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皮影传承人李修山:把现代新风尚编入“非遗”
发布时间:2013-05-07 阅读次数:1112次

    新华网石家庄5月5日专电(李运强 白林)两根竖直的木棍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白布做幕,中间放着一个电灯泡映衬投影,锣鼓梆子伴奏,光与影像之间,一位老人口唱戏词、手拿皮影在幕布上自如表演。记者日前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肥乡县旧店乡东马寨村皮影戏的演出现场,观赏了一场精彩的皮影表演。

    今年67岁的李修山老人是肥乡皮影第四代传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7岁开始,他便每天放学后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在牛棚里学习皮影,回家再向会表演皮影的爷爷请教切磋,很快李修山就掌握了皮影戏表演的基本技巧,成为村里最年轻的皮影表演佼佼者。

    “肥乡皮影经历了三落三起,能发展到今天可不容易啊!”提起肥乡皮影的兴衰与艰难,李修山感慨地说,冀南一带的皮影戏起源于北宋末年,清末民国初由老艺人苏万通传到肥乡县,后广泛流传到成安县、磁县、临漳县、永年县等地,其后几经荣衰,至“文革”时中断。

    李修山回忆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马寨村又兴起了一股新的皮影热潮,村大队特地买了两头牛,将牛屠宰,牛肉卖掉,牛皮做成皮影,大家把锣鼓家什凑到一起,一个新的皮影艺术团产生了。李修山给皮影团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肥乡县东马寨村复兴皮影团,寓意皮影戏迎来新生、走向复兴。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83年,电影电视开始盛行,皮影再次被历史冲倒。

    1998年,李修山联系韩克礼、韩庆和等几位老艺人,重新组织起皮影剧团。由于多年没有表演,演出器具散落各处,他们东寻西找、翻箱倒柜,也只找到了一些皮影,大家连借带买才算凑齐了行当。10月19日,在李修山家,随着一声高亢的锣响,肥乡皮影铿锵的唱腔响彻天空。

    李修山说,2006年,随着国家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肥乡皮影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一年,肥乡皮影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也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入选非遗后的李修山越发忙碌了,他搜集整理出《殷红下山》《王莽篡朝》《哪吒闹海》《五鬼阵》等七八个演出剧目,形成近9万字的皮影戏剧脚本。2011年冬天,他还在邯郸市创建了皮影传承基地,大张旗鼓地培养皮影戏剧表演新人,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光与影的世界,感受并传承中华优秀民间文化瑰宝。

    “皮影也得创新改革,要跟得上时代需求。”李修山说,有一次,他们在外地演出,当时定好演出时间是一个小时,但只演了20分钟就没人瞧了,回想起那次“惨痛”的经历,李修山至今难忘。

    “剧本老、唱词不新颖,年轻人不喜欢,再加上电视电脑等现代科技的冲击和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挣钱,无人愿意学,皮影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

    81岁的老人张俊才是复兴皮影团的成员之一。“过去演皮影是为了糊口,现在是为了精神追求,否则剧团早散了。”张俊才说,让人担忧的是,剧团缺乏资金支持,剧团里年轻人太少了。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全国近万名皮影艺人中,中青年艺人寥寥无几,皮影戏面临失传的危机。要解决皮影戏传承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社会重视度不够的问题。

    正是有了那次不成功的演出,使李修山下定决心对皮影进行大胆创新改革。李修山说,去年演出了十几场,虽然不挣什么钱,但有人看,他们就高兴。近几年,他还把现代社会新风尚编成剧本,新编了《包公“巧断”税务案》《殡葬改革新风》《宣传计划生育》快板戏等十余剧目,并与婚庆公司合作,准备引进声、光、电等特效技术,增强视觉冲击力,真正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青春活力。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628969192504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