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悠远的水乡》出版后记
发布时间:2013-04-23 阅读次数:2324次

早年在师范读书阶段,以及后来在初中教书的时期,曾经写过很多文章,也算是业余创作的第一个梦吧。早年写的那些文字,主要是诗歌和小说,要知道89年以前杂志发行量全国排前几位的是什么?是《武林》、《诗刊》和《星星诗刊》,那都是近百万的发行量呵,足见当年写诗的人口何其多!当然,我作为混迹于这百万的文学青年的人群中,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因此被滚滚人群所淹没也是必然的;而事实上我那时写的习作,大多数是平庸的,不,简直是蹩脚的;诗歌如此,小说更如此。因此,后来随着我结婚生子,89年后,这些文字在数次搬家时不知丢到哪里去喽;也不很可惜。

  如此过了快20年了,若是没有互联网这个怪物,今生今世我大概不会再拾起写文章这个爱好了。但偏偏有了互联网,看新闻之余随手点击,进入了那些门户网站的论坛,在浏览论坛的时候,发觉那些在论坛灌水的,也都是草根。于是就尝试着先在别人的帖子后头跟贴说点简短的议论,进而自己写点文字,弄成一个帖子——这就稀里糊涂地又开始接触文字创作了,而且,我写的好多杂论性的文章,在论坛上点击率还颇高,很多都突破五万。要是在早年,这些数字或许能让我得意一阵子呢。而此时,我已经是几近知天命的年龄,对于现实中的名利都已近乎于淡然超脱,何况网络虚拟空间的点击率?而且论坛虽然是百家争鸣,但总觉得太吵,很多“斗士”们粗口太多。于是,逐渐在各大论坛上隐退了,后来才得知互联网还有BLOG这个相对比较个私的空间,2006年春就在【中国博客网】开了个博客,三年后在【中博】内部系统出现混乱时,又逃难到【新浪博客】。八年的写博生涯,结识了很多足以引以为知音的博友,他们的热忱支持和鼓励,大大提高了我写作的热情,于是,杂论、散文、随笔、以及中长篇的小说,都相继在我的博客上写了出来。只是博客上几乎不写诗,原因大概是我的诗泉似乎已经干涸了——我在《我的诗歌历程》中大体已经说过。

  我以为我写的那些东西,杂论性的文章是比较可以的,因为这直接代表我的某些观点和看法。小说虽然写的时候花费大量精力,但毕竟纯属业余写作,精力毕竟有限,因此,一个长篇写了三分之一就撂在那,竟然已经两三年了,还没有续写的机遇。本书后面一部分收录的那个中篇,也因为写到后来精力不够,加上其它某些因素,而草草收尾。因此,虽然小说费的心思颇大,但与我的杂文相比只能居其次。

  至于散文,好多是属于消遣性的文字。我在看到一位朋友总结写博客时,他说博客写手大多都是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初开博客先写周围的趣事,继而写对单位领导的不满和对社会缺陷的牢骚话题,半年后写童年回忆,弄出一个怀旧系列,然后写朋友熟人的小故事;如此几年后就没啥写了,就让博客呼呼大睡。——这总结还是相当精当!而我也不能免俗,无非落入这样的窠臼。

  看到博友在写怀旧篇章,猛然想起老夫我也糊里糊涂竟然过了五十年啦,自然也有很多东西可以回味的,人说“怀旧是人进入老年的标志”,不过有些年轻博友二十几岁就怀旧,而且怀旧文章写得很棒!这把本来对这结论深以为然的我,弄得有点“方寸大乱”了。不对于在农村老得几乎发霉的我来说,自然是因为老,而去怀那“旧”了。加上写这些文章的时候刚好是冬天,漫漫长夜恰好是最适宜追忆的,于是有了一组《冬天的回忆系列》文章,其实这类文字有好多篇,也不仅仅是在一个冬天写成,每到冬夜难眠的时候,总会把我的思绪带到某些往事的沟壑里,然后写出一点文字来。本书中除了《冬天的回忆系列》外,《悠远的岁月系列》《洛中系列》等都属于此类文字中摘选的。这里面写到的好多事情,比如生产队里的真挚淳朴的人情,油灯下母亲操劳的身影,以及我的老师、我的母校……都是萦绕心中让我难以释怀。而这样的追忆后来竟成某种习惯,而不仅仅在冬夜,春秋季节乃至于夏天,也会坠入其中,怀出一段旧东西来,足见我“遗老”得很有些“腐臭”了。好在现在喜欢吃臭腐乳臭鳜鱼的人大有人在,我的这点旧东西在博客上居然也有好多朋友喜欢!只是在出版社在给本书定稿时,将《风波》和《想起一部谢氏电影》给删掉了。《风波》是写文革时我的班主任老师被整的经过,而回忆谢晋的一部文革电影,写到一些现实的问题,这恰恰是我在怀旧文章中最有思想性的,竟然被删除了。而悠远岁月系列中的《鞋匠》最后一句“收起了他递给我的凉鞋,我只是在心中默默地涌起一阵肃然的敬意!”前面有这样一段话,也给删除了:

    “在这个社会上,许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找不到其它的工作,甚至没有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为了养活自己,只得从事修鞋、配钥匙等廉价的手工劳作。社会的福利到现在尚不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眷顾。但他们也并不怨天尤人,靠自己的双手维持自己微薄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他们甚至还要受街面上混混们的欺凌,受那些大谱的城管们的闲气。而他们也只得默默地忍受。因为,他们是社会上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任何念政绩报告的显达,都不会给他们投来一丁点关怀的目光的。”

  现在大概所谓的正式出版物不需要有思想的,因此,写这些东西似乎犯了某种禁忌,自然给“毙”了。
   
  和其他博友差不多,他们写童年趣事我也写,虽然说我的童年时期是相当清苦的,但回忆起来却非常有乐趣,比如抓老盲蝉,抓泥鳅黄鳝,在池塘里学游泳,看露天电影,躲猫猫,喊火烛,在脚炉里煨豆……好多非常有趣的事情,随手写来也是极其生动的。

  在我少年的时候,除了偶尔看几次露天电影外,几乎没有其它娱乐活动,课外读物也几乎没有,借小人书也要看别人的眼色,因此,听村上老年人讲“山海经”,竟然是我等最大的课外知识来源。有些故事萦绕在胸中,就成了长篇的题材,而《即将失去的村庄》却是我那篇长篇的序言,《水陆要道高明桥》的那个磨豆腐佬的故事,也是我写的长篇的开篇故事。其它一些人物的小故事如《柴国奇》《一堆灰一生泪》等都是颇能引发感慨的。《平南》的故事后来在本书的那个中篇《流落梁城》中有一点影子,这个中篇本来在初次交稿的时候是不准备放进去的,我是非常想选编几篇杂文进去,但由于上文所说的缘故吧,最终杂文自然不给出版的,于是《流落梁城》倒成了“幸运儿”!而杂文要出版,就看将来的天命了。

  读过本书的朋友,有提出这本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将这几十篇散文分一分类,列个小提纲,这样便于阅读。这些意见无疑是正确的!其实我在交付稿子的时候就分过类,并列出了同类文章的小标题。可能是因为目录设计的缘故吧,他们认为照顾到读者方便而他们编者或许不方便了,于是,最后分类的小标题一律统统取消。但大抵还是可以看出其归类的脉络的。例如最后的八篇小文章,我是将它们归在“纯”散文一类的,其实,说是“纯散文”也不很确切,应该说有点像散文诗,但又不是散文诗,新浪博客中特地开辟一个栏目叫做“轻博客”的,它既不同于微博,也不同于博客,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故而称之为“轻博客”也。我想,我这类散文,或可以称之为“轻散文”。我的有几位博友,如无香、秋子、灵儿等都是写“轻散文”的圣手,我是受她们的启发而写的,属于习作。其实博客或轻博客都是最适宜写旅游,因为都可以大量发图,轻博客发几张照片,配几句简单的文字,就可以把一处风景名胜的旅游生动地展示了。博客当然还可以把游记写得更加图文并茂。这种游记博客在我的博客上也不少,而且真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我自己以为这也是我最精彩的博客之一。但出版社出版,就要考虑印刷成本等因素,只能暂时作罢。
   
  而开首一篇《由“高子濯足处”感怀》,以及《送别与遐思》《空心大榆树》《中国年》等几篇感怀性的散文,是充分融入我的某些思考的文章,也是我自己比较喜爱的文章。有朋友问我:

  “这里面的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

  我说:“自己的文章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阿大阿二阿三……都是自己生的,都喜欢!”

  “不行,你一定要说哪个是最喜欢!”

  ——他这是吃住我硬上呵。我被他逼得没有办法,实在无奈,把本书的各题目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说:“那就是《开秧门》。”

      ————根据虎昊广新书发布发言整理  2013年4月22日 
来自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相关书画新闻: 悠远的水乡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28269290924072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