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收藏市场,为何如此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3-04-10 阅读次数:1363次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与古董收藏市场,书画、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但另一方面,景德镇仿制明清官窑和宋瓷,安徽蚌埠仿制高古玉器,天津仿造古代书画,河北曲阳、雄县仿制古代石雕,河南洛阳仿制唐三彩。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这个本该充满“文化味”的市场却暗流涌动……

 

  清明假期,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香港举办2013年春季拍卖会,这是继去年秋拍之后,嘉德第二次在香港进行拍卖。拍品中包括了中国书画、明清古典家具和瓷器,甚至还有一件在中国大陆禁止拍卖的青铜器,最终总成交额达2.9亿港元。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买家,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精品,也将于4月在北京展出。而在去年,苏富比就宣布将投资720万美元,在香港开设一个面积超过139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向中国收藏家推介国际艺术品。

 

  尽管去年行情低迷,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与古董收藏市场。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这个原本应该“文化味”十足的市场,却乱象纷纷。

 

  无孔不入——市场被假货吓怕了

 

  2011年的嘉德春拍上,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亿元高价,创造了中国画家作品拍卖的纪录。此后,人们津津乐道于书画价格的不断攀升,赞叹所有者能将书画合璧的投资思路,乐观地预测不久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将突破1亿美元的大关。然而由于齐白石曾创作过极为类似的小幅画作,这件天价作品在真伪的辩论声中最终并未成交。

 

  在这次春拍之后,书画作品的价格一路下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说:“其实真正的好作品不愁没有市场,问题是书画作伪。甚至在一些大型拍卖会上,书画作品也有60%以上是赝品。市场是被假货吓怕了。”

 

  学者洪作稼从1987年到2006年一直在英国进行艺术方面的研究,他发现大英博物馆很少公开展出其收藏的中国书画作品,据博物馆自己的保守估计,有40%的藏品与名款不符。“过去欧洲有不少收藏家喜欢收藏清代画家石涛的作品,但后来发现伪作太多,渐渐就很少有人收藏了。”洪作稼说。

 

  在3月底刚结束的嘉德2013年首场拍卖会上,125件民国人物尺牍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超过1700万元。与大名头、高价格的大幅作品相比,这类非专业书画家的信札小品,是否作伪少些呢?在天津鼓楼北街古玩城,一家家小店鳞次栉比,其中有几家专门仿作名人尺牍。据知情者介绍,清末民国时期的空白信笺纸,近年来在市场上很好卖,一张两三百元。作伪者往往根据一些图像资料,利用旧纸描摹仿写,十张中有一两张能仿得较像,卖出一张就赚回成本了。

 

  谬误频出——专家的“全知”难辞其咎

 

  景德镇仿制明清官窑和宋瓷,安徽蚌埠仿制高古玉器,天津仿造古代书画,河北曲阳、雄县仿制古代石雕,河南洛阳仿制唐三彩……国内仿古作假已经区域化专业化,鉴别真伪自然让人想到向专家请教。

 

  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北魏陶俑,经专家组鉴定后,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先后几次购买。后来查明,这些陶俑是河南孟津县梁凹村民高义飞、高晓飞兄弟所作。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张玉昌说:“现在有一种理论型专家,科班出身,供职于文博机构,还常上电视鉴宝,在专业理论上研究出色,但较少参加田野考古,不接触基层市场,因此经常在鉴定中出错,业内被当做笑料。”

 

  谈起收藏品市场的乱象,文房收藏家黄海涛觉得,不少专家的胆大和“全知”难辞其咎。“在央视一期《寻宝》节目中,有人捧来一方圆形歙砚,来自故宫以研究历代字画见长的某位专家说这方端砚如何如何,其错误就如同把徐悲鸿的画当成是齐白石的作品。”黄海涛还谈到,收藏名家马未都所著《醉文明(贰)》中,“濡笔存香品砚台”一节,差错有六七处。比如书中说“汉代很愿意用汉砖、汉瓦来做砚台。”但目前还没有发现一方汉代人用砖瓦制作的砚台,唐代以来历代都有用汉代旧砖瓦改制砚的情况,唯独汉代无人用砖瓦来做砚;书中说“这是一方清代松花石砚……产自东北黑龙江流域”,其实松花石砚由产自吉林长白山下松花江边的松花玉石加工而成;而书中插图标为唐代的风字砚,其实是一方典型的辽代砚。

 

  价格没谱——宁愿要跑了,不能要少了

 

  2010年,江苏邳州市运河镇向阳村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带人按明代样式组装成一套玉质梳妆台凳,作为工艺品以260万元的价格卖出。一年以后,这套玉器被冠以“汉代”的名头,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2.2亿元的高价。尽管“汉代玉凳”已经成为笑话,但反复买卖就能升值的观念充斥着收藏市场,有人戏言:“秋天买的东西,放到第二年春天再卖,就能赚钱。”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012年5月,泰和嘉成春季拍卖会中,一件明代书法家王铎的小幅行书题跋标价50—70万元拍卖。今年3月,还是这件作品,出现在嘉德四季拍卖场上,起拍价蹿升为120万元,但最终流拍了。2012年7月,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会上,以5175元的价格卖出一套清光绪十四年上海乐善堂刊印的《雨村小景》,而到了今年3月,连书页上水渍都相同的这套书,同样经由海王村拍卖,成交价格只是4600元。对于收藏,投资炒作代替了原本的文化鉴赏,价格常常五花八门。

 

  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李立山因为临习需要,想买一本1960年出版的《道济画册》。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一查,价格从666元到9500元不等。李立山发现,这样的旧画册,大多是按收藏品高价售卖的。无独有偶,前不久在中国书店新街口门市部的柜台里摆放着5枚旧印章。开始询价为一方50元,隔了一天,价格变为一方200元。一位赵姓经理解释说:“这种东西,玩儿的就是个旧。”不论石质如何,不察原刻内容,更遑论篆刻水平,但见一物古旧,便思售价几何,“宁愿要跑了,不能要少了”,如今成为藏品买卖的普遍心态。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书画新闻: 收藏市场  收藏品市场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526926040649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