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 文化、创新、机遇、财富”书画发展论坛暨“尚贤阁”杯 “艺术情·暖人心”——书画惠民名家巡回邀请展预展上,新华网·天津书画频道总监董林先生阐述了去年天津书画市场的一些变化,也针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主持人:董总,作为天津唯一的官方书画媒体,新华网·天津书画频道自诞生以来一直服务于天津书画市场,那么您感觉天津书画市场目前正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的同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董林:自运营新华网·天津书画频道以来,我明显感到天津书画市场的一些变化,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感觉是,2012年出现了很多和书画有关联的机构和单位,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是企业纷纷成立书画院,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也纷纷进入到书画领域中,作为天津书画媒体的前沿,我们知道很多新的动态的东西。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很多机构甚至是个人纷纷涌入,结果导致了一些问题。我感觉2012年的艺术家特别疲惫。马上过年了,很多艺术家都被邀请。他们可能本身不愿做,但没办法。由于很多机构有这种需求,所以导致了艺术家这种被动的状态。我们频道开通时间不长,但数据库注册的书画艺术家就有几百位。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感觉他们很辛苦。书画本是一个很放松的职业,为什么弄得这么紧张呢?我认为,文化艺术应该是让人静下来的,首先老师应该让我们静下来,而这就得需要老师先静下来。如果艺术家静不下来的话,那艺术作品也静不下来。艺术家若天天参加各种活动,那好作品从哪儿来?因此,我们倡导艺术家多创造好的东西,多给社会以文化的宁静。另外,书画经营机构也很浮躁。我们今年组织了很多书画惠民活动,看到很多企业对艺术品的需求、对文化的需求出现一种井喷的现象。我们在交流企业家和书画文化结合的时候,也感觉他们很浮躁。有些企业成立了内部的书画院,可将其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企业家成立内部的书画院很正常,但应将它放在企业文化最核心、最前沿的位置,而不是可有可无。这是我的建议。
今后,我们新华网·天津书画频道也会联合中国书画交易中心推出更多服务,推介更多的艺术家,也希望更多的书画经营单位和我们建立长期合作的联系,从而共同推动书画市场的发展。谢谢大家!(完)
稿源: 新华网天津书画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