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湖南省创建“书画之乡”活动领导小组正式授予天心区“书画之乡”金字匾牌。这是我省启动创建“书画之乡”活动以来,第二个获得“书画之乡”称号的区县。
近年来,由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委老干部局、省文联、省关工委、省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6单位倡导开展的创建“书画之乡”活动,在三湘大地掀起了习书作画的热潮。据统计,目前全省爱好书画的老年人有10多万,青少年书画爱好者100多万。
创建“书画之乡”大有作为
湖湘文化灿烂夺目,曾出过不少划时代的书画家,欧阳询、怀素、何绍基、齐白石、毛泽东等一批翰墨名才,他们如璀璨历史长河中一颗颗耀眼的明星,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如今,行走三湘大地,书画已成为一道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美术馆里的书画展览,游人如织;农民农闲时节,不忘挥毫泼墨;学生书画课上,纷纷临池学书。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正确引导群众开展书画艺术活动。省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团结了一大批久负盛名的书画大家,也聚集了一大批热爱书画的老年人和老干部。近几年,省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开展创建“老年书画之乡”活动,书画“五进”(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已有常宁、蓝山、衡山、衡南、宁远、望城、雨花等县(市、区)获得“老年书画之乡”称号。
书画艺术的蓬勃发展,推动创建活动升级。从2012年开始,省文化厅、省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等6个部门联合开展创建“书画之乡”活动,并下发《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创建“书画之乡”活动的通知》,这是我省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创造性举措。去年6月29日,石门县被授予我省首个“书画之乡”。此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天心区授牌,并对桃源县、衡东县进行了验收。
如火如荼的“书画之乡”建设,促进了全省基层书画协会、分会稳步发展,目前已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355个县(市、区)直机关成立老干部(老年)书画协会分会或书画小组;416所大中小学建立了书协组织,180家企业建立了书画协会或分会,472个乡镇、社区建立了基层书画协会或分会。
省文化厅厅长、著名书法家周用金说,省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在省政协原主席、会长王克英领导下,又有熊清泉、刘夫生、文选德、沈瑞庭、罗海藩、石玉珍、李贻衡、游碧竹和张树海等各位名誉会长的支持指导,与全省各市州和县(市、区)老干部(老年)书画协会一道,带领广大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创建“书画之乡”,做了许多既有社会影响、又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事。他表示,要把“书画之乡”的创建作为示范项目,推进全省各个艺术门类的创建工作整体迈上新台阶。
三湘四水墨香劲飘
2012年12月12日,我省首个农民书画馆在宁远县朵山村奠基,总投资180万元。这是由农民发起、民间捐资修建的。
朵山村历史上出过5个进士,现在涌现700余名书画迷。村民在农闲之余,以书画相娱,一派耕读传家、溢文扬雅的悠然景象。
村书画协会会长、76岁的退休教师吉新成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书法学有所成,获奖作品就有100多幅。退休后,村委会请他开个书法培训班,这一开就是十几年,爱好书法的农民越来越多。
现在的朵山村,书画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偷摸扒窃、打架斗殴的事基本没有,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更是绝了迹。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练字的人做事比较稳妥。修身养性,促进社会文明建设,一点都没有错。
朵山村只是群众开展书画活动的一个缩影。扛起锄头就是农民,提起笔就俨然成了文人墨客,这已经成为我省农民书画艺术活动的生动写照。据统计,现在全省老年书画组织有会员近3万人,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占总全省人口的2%以上。
不少地方通过财政预算支持老年书画协会开展活动。天心区连续5年来,每年为区老年书画协会安排5万元的经费。常宁市从2007年以来,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经费有4万元,而全县所有乡镇村组每年用于书画事业的资金在50万元以上。
有政府的重视和经费的支持,各种书画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前10个月,全省14个市州和省直机关及各县(市、区)老年书画协会,先后举办主题书画展览和联展、个展310多场次,展出作品3.4万件,书画创作、笔会活动200余次,创作书画作品1万多件。
省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2012年成功举办了“老少心向党、喜庆十八大”书画作品展,全省有近10万人参加了这次书画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影响。
服务经济社会初露端倪
常宁市是全省首个“老年书画之乡”,于2009年11月正式授牌。2012年12月14日,记者在常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尹东源的办公室,看到他当天书写的湖南精神“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条幅,墨迹未干。“湖南精神表述语发布后,马上就有一个村请我写一幅挂在村委会。”他说,常宁市创建书画之乡后,喜欢书画的人越来越多了。常宁市老年书画协会配合“中国油都”、“油茶文化节”等活动,先后举办了5次主题书画展览和笔会。
近年来,全省广大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积极参与文化工程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常德市老年(老干部)书画诗词协会参与建设工程浩大的“常德诗墙”;永州市老年书画协会主编出版《何绍基传世墨宝》和《怀素全集》;望城区老干部书画协会参与该区靖港古镇、乔口渔都、铜官陶都和新康戏乡等古镇群落的恢复和文化工程建设。这些标志性的文化工程,既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又为传承发展书画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活动中,也活跃着老年书画协会的身影。泸溪县浦市镇以镇文化中心“爱乡楼”为依托,把宣传窗、书画长廊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各级协会还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逢春节期间,全省各级老年书画家协会纷纷组织书画家下乡送书画、送春联,既发挥了宣传作用,又增添了节日光彩。长沙、常德、郴州、株洲、怀化、邵阳、娄底、张家界等市县两级每逢春节开展送春联下乡镇到农家活动,每年赠送几十万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书画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书画艺术也有赖他们传承下去。
走进长沙市明德中学,不论是走廊,还是教室、场馆,名人名家的书法作品随处可见,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与书香味。该校把晚自习前15分钟作为学生练字的时间,高一书法是必修课,高二、高三则为选修课。还编写了书法教学的校本教材,每年举办师生书法作品大赛。学生耳濡目染,受益匪浅。从2009年至2012年,共有何潇湘、匡正、赵丽楠等10位学生考取高校书法专业,每年都有10多人在市级以上书画比赛中获奖。
“在升学压力下,高中还能开设书法课的,并不多见。”有专家认为,明德中学把书法作为一种德育,让学生修身养性,在书法进校园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书写能力下降是不争事实。“不进行书法教育,传统文化有断代的危险。”宁远县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欧阳运才感慨,如果全社会重视书画艺术,自然产生一种倾向文化的价值取向。
2005年以来,常德市武陵区书画家协会与区教育局联手在育英、卫门口、北正街小学和南坪中学建立书画育苗基地,培育了一大批书画小花,书法、绘画成为这些学校一张张闪光的名片。近年来,共有2000多名学生获得各类书画比赛奖。
目前,全省书法进校园方兴未艾,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书法教育逐步覆盖,从幼儿到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习书练字蔚然成风。
期待从事业走向产业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村,是闻名世界的油画村。居住在大芬村内的画家、画工8000多人,市场遍及全球。
在省内,双峰县书画作品收藏、销售活跃,全县有较正规的艺术交易场所10多家。县里把书画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计划创办双峰书画交易网,建设书画艺术村,发展“观光书画”,并提出“十二五”末全县书画艺术品交易收入突破2亿元。
当然,比起大芬村,双峰的书画市场还显得稚嫩。湖南在书画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书画作品的交易还不活跃,没有专门的创作基地和交易平台。
书画市场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业内人士希望,文化主管部门要培育文化团体、文化中介机构,组织一些大企业家投资书画艺术市场。通过书画家、收藏家、经纪人的共同参与,推动书画市场走向繁荣。
搭建平台的同时,也要借助外界的平台。常宁市有300多人从事版画创作,被誉为“版画之乡”。2010年,深圳观澜版画基地派人到常宁考察,常宁版画开始借助观澜这个国际版画创作与交易的最高平台,走向市场。当年9月,常宁版画展在观澜美术馆开幕,常宁版画一鸣惊人,展会上卖出60多万元的画,还与相关企业签订了500万的购销合同。
如何让书画事业的繁荣势头更强劲?如何让书画事业的单向发展升华到事业与产业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思考探索的课题。我们有理由坚信,湖湘书画艺术事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