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向自治区博物馆捐赠《旭日东升》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罗老作品《锦鲤》。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罗老的画虎吸引市民驻足观赏。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1月24日讯(记者覃雄 实习生孔丹羽)1月22日,为期6天的“中国国画家罗敏华先生回故乡汇报画展”在南宁市荣荣大酒店兰天美术馆开幕,画展展出罗敏华30年来创作的上千幅国画作品,包括其代表作《海阔凭鱼跃》、《黄河颂》、《鱼水情深》、《雄风万里》、《龙腾盛世》等,画展开幕式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及书画爱好者前往参观。
据画展的负责人介绍,出生于广西上林县的罗老从部队转业后就在大连工作,一呆就是60年,心中常怀思乡之情。对于此次回故乡办画展,罗老十分重视,特意提前一年从大连回到南宁,精心筹划。罗老告诉记者,几年前就想着回家办个汇报画展,这次终于实现了,“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跟老乡们见见面,老画友间互相切磋技艺啦。”罗老笑着对记者说道。
画展免费开放 市民反响热烈
在画展现场看到,罗老的作品构思新颖,笔墨凝练,巧拙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淋漓尽致地展现山水意境,墨色变化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韵味。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书画爱好者前来观看,不少市民还利用手中的摄像机拍下自己喜欢的作品。
展会还未开始,许多市民就已经来到兰天美术馆门前排队,其中还有不少年轻人。来自广西艺术学院国画系的小张告诉记者,他从小热爱美术,知道了罗敏华也曾在他的学校就读,慕名前来,“这次过来就是向大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先生在《满江红》画作前久久停留,仔细观摩。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广西文联的退休职工,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他画的鲤鱼很出彩啊,每一条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鲤鱼跃龙门"把黄鲤换成红鲤寓意更好,红红火火”!
罗老为前来观展的市民签名留念。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罗老为画展题词。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兄系罗鼎华 师承周千秋
1933年,罗老出生于广西上林县塘红乡,是当代著名画家。其兄罗鼎华系新中国第一代国画大家、岭南派代表人物。罗敏华自幼受兄影响,爱好绘画,师承周千秋。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上世纪50年代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并留在大连,此后转业并到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的前身)工作。在校工作期间,爱好书画的罗敏华从没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利用工作之余练习书法绘画。1996年开始主攻鲤鱼画创作。
罗老最为大众熟知的两幅作品,当属《鱼水情深》与《华夏魂》。2007《鱼水情深》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评定为原生态书画艺术A级珍藏品收藏。2008年,为庆贺北京奥运会,罗敏华用两年的时间主创了题为《华夏魂》的锦鲤长卷,参加了“奥运情”大型书画全国巡展,被评为金奖。
罗老的“三友图”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罗老的字别具一格。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孔丹羽摄
三绝:画龙 画虎 画鱼
罗老笔下的花鸟鱼虫,千姿百态,十分传神。罗老擅长画鱼、龙、虎,画龙要比画鱼时间早,罗老的龙都是彩龙,彩墨浓烈、气势博大,着重表现龙头的神韵。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他用工笔勾勒出传统的龙头和局部龙身,抹上重彩,又用大写意手法泼出现代的云水。龙的神态威严,又有神秘感,东西方画风相结合,颇有新意。
这次画展也展出了少量以虎为主体的画作,传统国画的虎,大多是威严凶猛的。罗老笔下的虎,既有威武的神韵,更有温情的一面。作品《母爱》,画着一只母虎口衔一只可爱的小虎小心翼翼走过荆棘的情景。作品《亲情》,是两只老虎互相亲密地舔着对方嘴唇的头部特写。两幅虎画都向人们展现了森林之王柔情的一面。
其兄罗鼎华素有“湘西白石虾,八桂鼎华鱼”的美誉。罗老画鱼师其兄而又有自己的创造。罗鼎华画的鲤鱼四根须,多生活在池塘湖泊里,表现年年有余、自由和谐的主题;罗老画的鲤鱼二根须,多遨游在大河大海里,表现一种向上顽强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