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一幅书法摹本作品近日在日本被发现,东京国立博物馆说,这是40年来首次发现这种作品。
“这一个发现对研究王羲之的作品具有重大的意义。”日本国立博物馆在一份声明中说道,在1月22日到3月3日这幅作品将进行展示。
这幅作品被一个日本个人所拥有,这名所有者的姓名还没有被透露,这幅作品由24个汉字构成,总共三行,纸张的长为26厘米,宽为10厘米。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是一名日本贵族书法家,但是在来自日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法家Jun Tomita的鉴定后,他认为这幅作品是模仿王羲之的摹本。
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著名收藏家刘益谦斥资3.08亿元,在中国嘉德秋拍成功竞拍了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摹本,引起了轰动。而在即将于1月22日至3月3日举办《书圣王羲之》特别展,一件新发现的王羲之摹本——“中报帖”的露面,也成为了业界最为关注的新闻之一。虽然摹本“下真迹一等”,但是其价值也不容小觑。
在中国书法史上,就影响力而言,绝对无人能与王羲之比肩。这位被后世尊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对象。正是“最爱”他的唐太宗以“一字千金”遍搜天下之后又以其作品陪葬,使得后世再无得见“大王”真迹的机会。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的“王羲之”其实都是高古(唐宋为主)的精摹本,即便是高古摹本,存世的数量也只不过十几件,最为著名的有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流失日本的《丧乱帖》等。对于2010年拍卖的《平安帖》摹本,中国嘉德副总裁兼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胡妍妍表示,“自宋代以来,这件《草书平安帖》就有著录记载,尽管已经流传千年,但是这幅作品传承有序,极其难得,不仅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而且还经乾隆皇帝御题两次,并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台北故宫存有一件《行书平安帖》,与此件可称为姊妹篇。”
据胡妍妍介绍,我国古时候书法的复制法主要有四种,即响搨、临写、拓本(石刻)及刻本(木刻),其中以响搨最接近原作。所谓响搨,也称双钩廓填或双钩填墨。拍卖的《草书平安帖》就是双钩填墨的高古搨本。
此次露面日本的这件摹本采用双钩填墨临摹的王羲之作品,文字为“(便)大报期转呈也。知X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X日弊。为尔解日耳”,共3行24字。虽然,日本有关专家将其定为唐摹本,但是国内的有关专家表示,在没有亲自看到原作之前都不好说。
同时,从拍卖市场上来看,虽然有拍出3亿多的《平安帖》摹本,但同样也有珍品流拍的情况。2007年11月26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最值得关注的,是长年在日本流传的唐摹王羲之书法《妹至帖》。它是唐代摹本,创作于7世纪或8世纪,1973年发现于日本某名家流传下来的手鉴中,其与《丧乱帖》、《孔侍中帖》,2006年一起分别在中国上海博物馆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中日书法珍品展”),并印有展览图册。
摹本究竟是否会受到追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找到相关的“证据”。像《平安帖》最早见于宋代的《宣和书谱》。乾隆皇帝在这件《草书平安帖》盖满了各种收藏玺印,而且还在日理万机当中,做了很多此帖的研究和注释工作,他甚至把这41个字用行楷工工整整地重新书写了一遍,做了一个释文,之后还写一个评语:“可亚时晴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