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 李凤
展览城市:广东 - 省份
展览时间:2012-12-31~2013-01-31
展览地点:深圳市博物馆
主办单位:湖南省工笔画学会、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湖南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备 注:承办单位:白石山房、深圳市博物馆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对于画家而言,五十岁是一道坎。过五十而越画越好者,一般都是大家,在国画领域尤其如此。齐白石五十以后定居北京,画风为之一变;张大千五十岁以后周游世界,眼界随之拓宽。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源于中国画既重笔墨功夫,也重心性修养的特殊性。冰冻三尺,为山九仞,二者都不能一蹴而就。虽然董其昌一再提倡“一超直入如来地”,但是他自己的功夫,仍然是在漫长的训练中累积而成。我们所认可的董其昌作品,都是他五十岁以后的创作,书画皆然。
这个规律在莫老师身上同样适应。我们所熟知的一个事实就是,五十岁以后,他方开始带研究生。在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楼502教室很多年之前就变成了莫高翔工笔花鸟工作室。里面的成员由开始的两三个人,逐年增加,目前在读的研究生,已达二十人。每年研究生选导师的时候,这个工作室总是有志于工笔画学生的首选。尽管学校规定每个导师一年最多只能带五个,但是莫老师总会一再被要求加到六个,或者更多。
这是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人气最旺的工作室。每天走进去,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许多人在画画,即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窗台上总是摆满盆栽的植物,鲜花不断。足不出户,即可根据花香准确地辨明季节。明亮的光线下,教室尽管显得稍许拥挤,但是气氛和谐,足以让人内心回归宁静。莫老师几乎每天都在工作室,与学生一起进行创作,除了言传身教,也是教学相长,故而保持年轻的心态。在美术学院,与其说是他在教书,不如说他也是在不断学习。
莫老师一再向学生提倡的学习方法,可归结为书法、写生、学养、读书,四者不可偏废。书法是勾线的基础,写生是物象及图式的来源,而学养是向古代的名家名作进行学习,对绘画本体进行研究。读书则是在前三者之上的进一步补充和升华,更为莫老师所强调。“功夫在诗外”,读书与画画看似没有关系,却一直被画家视为画好画的重要手段。潘天寿说:“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
”陆俨少说:“六分读书,三分写字,一分画画。”这些类似的言论还可以举出很多,无论是“四分”还是“六分”,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因为画面的格调即从此而产生。同时,学生跟莫老师学习,也是师其意而不师其迹。所有的学生起步即从宋画开始,直窥古人堂奥。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这些作品尽管面貌各异,但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则完全一脉相承。从造型上而言,精研物理,体察入微;从色彩上而言,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求新不求怪,尚意亦尚形,既不不流于江湖习气,也不偏于宫廷匠气,自有一种学术品格支撑着画面。因此,尽管画面绚丽多姿,但是都保持清新格调,并不显得花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雾馀水畔,红杏在林;柳阴路曲,流莺比邻。大自然只是静静地展现自我,只有类似莫老师这样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少数人才能发现其中的美。
2011年,莫高翔花鸟画工作室在长沙举办了一个主题为“象为心印”的师生联展,受到了许多学者和画家的好评。这些作品除了继承了宋代宫廷绘画中的技法及精神以外,在图式和物象上更有一种开拓性,具有一种时代精神和宏大气象。细微处精益求精,但是绝不拘泥于物象本身。说是写实,却具有装饰性;说是写意,又符合自然规律。在整个社会趋于浮躁的当代,莫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心如止水,偏于岳麓山脚一隅,拾取大自然中那些美的片段,发而为声,落笔为画。同时,以一种滴水穿石的力量和集腋成裘的意志,将作品踏实地完成并汇聚起来,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2年,莫高翔花鸟画工作室的师生将大多数为最近一年新创作的作品拿出来,以更大的规模再次举办联展。从长沙到深圳,物理空间距离有八百五十多公里,但是在文化空间的距离上,也许要小于这个数字。因为尽管由于知识背景、价值取向、阶级意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的审美观念不尽相同,但是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永远都趋于一致的。莫高翔师生联展中所呈现出来的这些工笔画作品,始终都是为了向自然之大美致敬,将赢得知音同道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