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何多苓教学生坚持开放包容 不将自己的方法强加
发布时间:2012-12-25 阅读次数:1096次

  昨日,“绘画的根茎:何多苓教学研究计划1——手感与句法”在成都K空间开幕,展出的作品是知名艺术家何多苓及他的四位学生何千里、曾朴、郑越、余佳的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因为何多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会因此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对此,何多苓表示,这些年轻人已在艺术上各自独立。

  这是一种进化的过程

  何多苓现为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教授,近年来,何多苓师生展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过多次,但据策展人鲁明军介绍,本次教学研究计划系列“不再是简单地展示他们最近的创作状况”,而是根据他们的实践预设了三个问题:手感与句法、技术与审美、逸出与实验,三个问题将分别于2012、2013、2014三年依次实施。”

  10月末,何多苓以学生的身份捧场“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何多苓称马一平是一个天生的教育家,当被问及他对自己的艺术教育工作如何评价时,何多苓则谦逊地说自己与马一平老师差远了。

  创造上和何多苓“保持距离”

  在何多苓看来,艺术上的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这样的道理。何多苓是个比较开放和包容的艺术教育者,他不会将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生去限制他们的绘画方向。作为学生,何千里直言有过“挣扎”,“我在学习他的同时,又必须保持独立的自我语言,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学他读他而又不迷信他,这也是充满乐趣的过程。”

  记者段祯实习生郑婷玉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433069705963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