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名家”未必靠谱。当代书画大家及鉴定家陈佩秋先生历经十载,再度质疑中国古代名画重大问题。90岁高龄的陈佩秋昨天做客“上图讲座”,将名画的疑点一一公之于众,让在座读者获益匪浅。
限于时间,陈佩秋昨天剖析的是四幅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名画——董源的《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以及马远的《踏歌图》,她指出它们不可能是真迹。这也是陈先生首次在公开演讲时否定《踏歌图》为马远传世作品。(陈佩秋对董源画作的辨析参见本报11月2日《〈溪岸图〉是董源唯一传世真迹》)今年上海书展期间首发的《名画说疑续编——陈佩秋谈古画真伪》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通过对话体例,将陈佩秋的观点、论据和鉴定方法记录在案,也为历史“留此存照”。
清宫收藏 未必真迹
马远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其绘画风格继承并发扬了李唐的画风,他绘画的构图布局,非常符合文人对山水画的品赏趣味,也为日后文人画的发展开辟了一片天地。在章法上,马远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其意境可以赏,可以想,趣味无穷。
20世纪80年代,以谢稚柳、启功等老先生组成的鉴定小组,到全国各地博物馆、艺术馆看古画,记录大陆各大收藏机构馆藏马远作品有16幅,其中13幅被鉴定为“真迹,精”,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踏歌图》(绢本、设色、立轴、192.5×111厘米)。陈佩秋认为,即使是清宫收藏的作品,也未必是马远的真迹,除了几件屈指可数的公认作品外,对其他一些挂名作品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简述理由 条条在理
陈佩秋简述了她的理由,简要分析了画的构图、山石皴法、人物、松柳树、宫殿、水景等笔墨技法和画上题写的书法等8个方面。比如,通观《踏歌图》,并不是边角造景,而是全景造型,不符合“马一角”的构图风格;马远对中国绘画史的一大贡献是创立了自己的大斧劈皴的画法,但此画皴法杂乱无章;画中的六个人物,线条僵硬,形象猥琐,持杖老人的右手五指部分画成一团,后面拍手的左手小指最长,不合比例,与《山径春行图》《月夜赏梅图》里的人物比较,有质的区别;马远以画水出名,但《踏歌图》中的水败笔连连,下部画面里,奔腾而出的山涧溪水波浪水型规律雷同,缺乏神韵,甚至犯下常识错误,将洼地溪水画成了向右侧高地流去。
陈佩秋的结论是,《踏歌图》这幅画经不起细看和推敲。
方法可鉴 勇气可嘉
陈佩秋先生对历史负责的严谨态度令人肃然起敬,虽说是“一家之言”,但对美术界、收藏界都是一份重量级的参考依据。如果当代无人有这份勇气和能力去提出不同见解,就会让谬误流传,贻误后代。画家的创作应该遵循南齐谢赫提出的艺术创作“六法”,我们的鉴定和欣赏也应该遵循“六法”,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权威。
与会读者认为,陈佩秋先生鉴定画作真伪的方法,值得今人学习。阅读《名画说疑续编——陈佩秋谈古画真伪》能领会到陈先生的鉴定方法,通过对每一件作品的分析比较,了解怎样欣赏一件作品及如何鉴别它的好坏。
(乐梦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