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宁县石渡乡官田村桂林自然村,近日发现一本苏氏家谱。经考证,这本家谱修于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距今已有490年了。根据家谱记载,桂林村苏氏一族的祖先,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这一支苏氏后裔是什么时候迁居武宁的?这本家谱记载着哪些历史印迹?9日,记者来到桂林村,翻开这本家谱,探寻苏东坡后人在武宁县的历史血脉。
文天祥赠序
苏先光拿着家谱
苏轼画像
方孝孺赠序
苏氏家谱修于明代嘉靖年间
桂林村群山环绕,四周茂林修竹,古木参天,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安宁静谧景象。苏氏家谱的收藏者是今年78岁高龄的苏先光老人。记者到来后,苏先光老人从房间里抱出一个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外面的塑料布,里面又用报纸包了一层。打开报纸,一本颜色有些发黄的家谱展现在记者眼前。记者看到,这本家谱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用毛边纸装订而成,每页谱头都绘满了青龙。
文物人员发现,这本家谱谱序、跋文的落款时间都是“大明嘉靖元年春月”,可见其是修于“大明嘉靖元年”即1522年,由此算来,这本家谱距今已有490年了。根据家谱记载,苏洵之后第七代的苏氏后人,因“避金元扰乱,宋室不宁”,而从上饶余干一带迁居武宁定居的。据统计,这一族群现有400多人。经查证,收藏家谱的苏先光老人是这一支苏氏后裔的第32世孙。“苏氏家族自古以来就人丁兴旺,名家辈出,我作为苏东坡的后代,真是万分荣幸,倍感骄傲!”读过几年私塾的苏先光老人自豪地说。
家谱抄录多位名家赠文
苏氏家谱与其他姓氏的家谱体例与内容大致相同,由谱名、题辞、谱序、凡例、族规、世系、文献等部分组成,还有画像、五服图、字辈谱等。家谱收录了文天祥、方孝孺等名家的跋文、谱序。
文天祥、方孝孺都是生在大明嘉靖元年之前数百年的人,怎么会为数百年后的苏氏家谱题跋和作序呢?文物人员解释,在宋代,苏氏家谱编修已十分普及。由于苏氏家族声名显赫,苏氏家族修谱时,会请有影响的权贵与名人题写赠文。如司马光、岳飞、文天祥、方孝孺等都为苏氏家族的修谱撰过文。后人在续修家谱时,就会将前代名家的文章抄录在续修的家谱上,以示家族显赫。
《重修家谱序》则由当时的吏部尚书、太子太傅、都察院兼左都御史屠滽撰写。此外,家谱还用金字抄录了大宋开宝二年皇帝的敕书,上面盖有大印。家谱内还有绘有苏秦、苏武、苏轼父子等人的画像。
文物人员告诉记者,传世的苏谱并不多,且很多藏于海外。苏先光收藏的家谱,是目前武宁县发现的第一例手抄本。一般家谱都是刻印的,这本家谱却是手抄的,不仅有文物价值,更有历史、文化价值。
家谱历经劫难保留至今
苏先光告诉记者,这本家谱是经历过多次劫难,才保留至今的。清朝时,桂林村就建有苏氏祠堂。1941年8月,由于祠堂里收留过抗日将士伤员,日寇放火将祠堂连同整个村庄烧毁。当时的族人苏先付看着自己家的房子被烧毁,顾不得抢出其他东西,却将这本家谱抱在怀里,在山上躲藏了几天几夜。“当时我已经七岁,还清楚记得苏先付躲在山上的情景,几天几夜,家谱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他怀里。”苏先光老人说。
苏先付临终前,将家谱郑重地交付给苏先光的父亲,之后又传到苏先光手上,他同样视为命根珍藏。“文革”期间破四旧,苏先光担心家谱被抄去烧掉,就用塑料布包好,放在樟木箱中,趁着夜深人静,埋在猪圈中,这才躲过红卫兵的搜查。直到1978年,他才将家谱挖了出来。
(来源:大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