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煤老板的收藏经
靠煤发家,以煤发展,但不为煤所困。在煤炭行业形势最好的时候,张怀彬提前转身投入文化产业,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运营发展模式。
文图:本刊记者 王占锋
在年底之前,河南省华夏美术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美术馆)将乔迁至郑州最耀眼的地标之一 ——郑东新区CBD千玺广场第27层。
在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并明确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确定为其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的背景下,张怀彬的这一大手笔(投资上亿元),在河南省文化产业界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馆长张怀彬的目标很远,矢志把华夏美术馆打造成河南省乃至中部文化产业的龙头,使之成为中国书画收藏行业的权威品牌。
收藏出大产业
华夏美术馆于2007年创办,到今天已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前5年,主要以练内功为主,第二个5年则要大力进行开放合作。”
在张怀彬为华夏美术馆勾画的发展蓝图上,将建立一个中心,规划一大基地,外加一个运营中心。
张怀彬精心打造的“一个中心”,将很快变为现实。华夏美术馆把郑东新区CBD千玺广场。作为进军文化产业的“司令部”。这里首先作为华夏美术馆的运营总部,同时还将承担中国美术绘画等艺术品的展览、交流、培训、收藏、咨询、鉴定评估等。
张怀彬对千玺广场总部的另一功能定位则是“书画家之家”“收藏家之家”“投资家之家”,立足打造一个国内顶级的书画私人会馆。无论是商界巨擘,
还是政坛要人,抑或是收藏家、投资家和艺术家,均可在此品茗、会友,也可鉴赏、作画,还可品味美食、洽谈商务,是喧闹都市中的一方净土,是行业高端人士的
休憩场所,也是上流社会风云际会的所在。
“书画艺术是高雅的东西,而高端艺术也必须有顶级的场所作为支撑。”这是张怀彬将总部设在千玺广场的原因,作为中原第一商业地标,千玺广场被誉为郑东新区“CBD之心”,毫无疑问,能在这里办公的企业,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精英企业。
随着千玺广场投入使用的倒计时,华夏美术馆将很快成为“巨人企业俱乐部”中的唯一文化龙头企业。而在今后几年里,张怀彬将在全省18个市地及省
外合适的地方,设立分馆运营机构,逐步构建起华夏美术馆的现代运营网络。目前,华夏美术馆的第一个分馆已于2011年6月20日在许昌正式开馆运营了。
另外,张怀彬还有一个大手笔,即在北京打造一个运营中心。8月19日,华夏美术馆与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百瑞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礼宴会馆在北京隆重开业。在这里,张大千、启功、任伯年、范曾等众多大家的佳作上品,营造出了典雅、清幽的意境。
张怀彬很重视北京在整个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北京作为首都,是社会名流会聚之地,是中国收藏重地。这是张怀彬实施强强合作在北京打造礼宴会馆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华夏美术馆在开放合作中的一次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文化产业之前,张怀彬的主要身份是河南省格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依托多年的煤炭企业经营,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此后,张怀彬才开始践行自己的文化梦想。
提前转型
在张怀彬的履历簿上,有着比较传奇的经历。大学毕业后,张怀彬与很多人一样成为一名公务员。之后的数年,他从一个小镇的办事处秘书,一路升迁为省厅的正处级干部。而在仕途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决定闯荡商海。
下海后的张怀彬,首先把眼光定格在了煤炭行业。2003年,张怀彬创立河南省格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私营企业家。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转型。
在2007年之前,张怀彬和他的格林公司专注于煤炭经营。2005年和2006年两年,印证了张怀彬的预见,中国经济出现过热,导致煤炭价格一路狂升,这次历史机遇,给格林公司带来了巨额财源,也给张怀彬带来了下海后的第一次“商海得意”。
多年的打拼,让张怀彬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如今,格林公司已是一家集能源、经贸、房地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靠煤发家,以煤发展,但不为煤所困。这是张怀彬近年来一直的做事原则。他知道,煤总有一天会被挖完的,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能长远发展,投入再大也值。
此外,作为一个痴迷的收藏者,张怀彬的收藏之路已走了30多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节衣缩食开始广泛收藏名家字画,上溯明清传世书画,中纳近现代大师力作,下至新兴画家精品,无不成为他的收藏对象。
但自20世纪90年代,张怀彬又开始思考如何把个人的快乐变成众人的快乐,因为快乐需要传递,而不是独享。
经过深入调查,张怀彬认识到高端艺术平台式服务很有市场潜力,于是便有了华夏美术馆与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的携手,促成了华夏收藏俱乐部的诞生。这是河南第一家文化艺术沙龙,也是张怀彬向文化产业转型的重要一步。
无疑,在企业转型上,张怀彬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这对他、对格林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在2007年前后,房地产等行业都是利润率很高的行业,张怀彬为何偏偏看中了文化产业?
在张怀彬的家乡禹州,爷爷是一个著名的实业家,开办钢铁厂,有收藏的嗜好,藏品颇丰。其外公则是个秀才,学识渊博,对书画尤为钟爱。父母亲也都学富五车,对收藏更是迷恋不已。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张怀彬自幼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机遇与挑战
华夏美术馆成立不到5年时间,给张怀彬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每年耗资也很大。如何把收藏与收益联系起来,让华夏美术馆具有经济方面的造血功能,是张怀彬考虑最多的,这也是践行华夏美术馆文化理想的基础。
但是,对张怀彬来说,文化产业尚属于一个新的领域。从一个熟悉的领域进入到另外一个新的领域,没有运营的经验,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在前行的路上,遇到障碍和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
近年来,在文化产业也不乏失败的案例。比如近有郑州文交所的折戟,远有2008年山西临汾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曾被视为煤企转投文化产业的典型,最终投资的千万余元打了水漂。而在2010年,山西几个煤企出巨资在北京成立影视制作公司,并在吕梁购得千余亩土地,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张怀彬运营华夏美术馆,走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路线,即边行走边思考,边摸索边前进的路线。经过5年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华夏美术馆的运营发展模式。这也让他从此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依赖,真正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从黑色到绿色的转型。
而回首看那些曾经“闷声发大财”的煤老板,在经济下行,煤价下跌、煤矿限产之下,如“过山车”一般,正经历着从“天堂”跌向“地狱”的危机。
(来源:企业观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