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画家,我也称他们为科学家。”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旅美华裔画家穆家善教授,昨天在第148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中开始了“‘东方欲晓’——穆家善焦墨画国际巡回展上海展”,并建议现场的艺术和科学“粉丝”:在材料学上,艺术家需有点科学家精神,用做实验的劲头来研究材料,放大艺术美感。
穆家善很喜欢在笔墨纸砚中尝试一些“材料学实验”,研究一些“独家配方”。“西藏石太湖石,印度墨膏,法国亚克力颜料,我都爱尝试,再加上松烟墨和一得阁,自制我要的那种墨。”
穆家善介绍,刘海粟用于泼墨的颜料,在法国进口颜料的沉淀感中融入了中国颜料的飘逸感,有山峦叠嶂感。而齐白石著名的《十里蛙声出山泉》独一无二的墨色中,不仅有新墨和宿墨的“天作之合”,还加了淡淡的茶叶水。“我还见过画家在墨中加入肥皂粉,我自己也尝试过在宿墨中加入矾来画雪。”他还曾试着把毛笔架起来,用遥控器操作它“一根线条拉到底”——人当然没有机器画得直,但运笔的感觉是机器无法比拟的。
穆家善认为,艺术家需要懂些材料学,了解不同材料的科学原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掘它的艺术美感,才能有所创新。不过,欣赏艺术作品时,就不能太计较其内容是不是符合科学原理了,得讲究艺术性。 本报记者 董纯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