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奉行阳光七彩水墨人生,才会有灵魂深厚积淀的快乐。”是王兴印的信仰,绘画已融入他的思想,成为他生命里的一部分。
成就自我
中国菏泽网消息 1973年,王兴印出生于郓城县一个农民家庭。“外婆精通剪纸,对书法也有研究,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从初中就开始练习书画。”1992年,王兴印考入菏泽学院美术系教育专业,开始接触中国画。1994年,王兴印在学院举办了个人山水画展,作品《俺的那个时候》被美国友人收藏。2005年,王兴印再次回母校举办画展,多幅作品捐赠于母校。
“我山水的创作一直游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这与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很有情结。”王兴印说。上世纪90年代,王兴印经常去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当“旁听生”,听姚京鸣老师和张捷老师讲授山水画理论与技法,晚上则住在姚老师的办公室里。姚老师对王兴印满怀期待:“画家应当是师古不泥古,既要继承传统的文化又要发扬民族精神,在山水画上有新的更大的突破。要把你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画出自己心中的山水。那就是自己成就自己”。王兴印的创作就是根据其内心情感的需要来建构的,如他的《写心山水系列》,表现的是画家轻松愉悦、忘情于山水间的心态。因此,画面上水墨淋漓、笔致松动、色彩亮丽、生活气息浓厚。
以情入画
王兴印喜欢用现代的笔墨来表现传统的山水画精神,其笔墨似淡实浓,苍拙而滋润,极具有散逸萧疏的画面,也透着明媚和清华。在师从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先生之后,其作品也随之越来越有韵味,境界更大、笔墨更放、画面更厚、自主意识更强。
中国画的学习需要经历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王兴印也不例外。他常把范宽、黄公望、倪瓒、王蒙等古人的作品看做典范来学习,另外,他还精心研读经典专业书籍,从理论的高度来解读和领悟传统。经过大量的学习后,王兴印领悟到山水画写生要“对景造意”。因此,太行的万仙山、郭亮村,泰山的马塔,四川的九寨沟等都留下了王兴印的足迹。
“投入情感是创作好作品的因素。”王兴印对“以情入画”有着深刻的认识。王兴印就是在或急或缓的一点一划的抒写与泼洒中,慢慢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绪表达出来。比如,他的《秋水寒鸦》系列,画面上那黑黑的密林、奋飞而起的鸟儿、阴晦的天空都在暗示着某种压抑,那正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山水是精神家园
对山水画的执着与努力让王兴印多次在展览中获奖。作品《田家》获“华冠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全新水墨》获美术群星闪耀全国大展铜奖;《山川流水白云》获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名家精品展优秀奖,并入选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集;
《云过溪山图》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暨山东省政府最高奖泰山文艺奖入选奖;2012年山水作品获第二届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作品大展铜奖、山东展区银奖;《民贵泰山》被省博物馆收藏,准备参加十艺节。
“山水画是一种宁静而致远的艺术,需要良好的内功、平静的心态和多年的积累。在我心中,山水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更是我的精神家园。”王兴印对中国山水画的“虚静状态”深有体会,因此,在潜心书画时,王兴印非常热心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多次参与全国助残日、汶川大地震、省慈善书画展等活动,被当地政府评为助残模范。
采访结束时,王兴印说:“我还是想做一个山水画艺术的守望者,用心在山水画艺术里坚持,永不后悔。对山水画的敬畏,能唤起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远比画画本身大的多。”
(来源: 菏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