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7日开幕的今年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文化创新、文化创意成为本届文博会的重点,陕西西安率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
从大的文化产业上看,这个由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最大规模之一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在以往改革、发展、繁荣的论调上再次强调了创新。与此同时,从小的艺术产业上看,西安近来在艺术市场上的变化,或许也显现出西安艺术消费市场的调整。
就此,记者采访了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杨才玉,杨才玉认为,在这个对中国古玩市场起了很大作用的十三朝古都,收藏群体对收藏门类的选择正在逐渐开放。
古玩交易市场的火爆
作为中国的文物名城,地上地下丰富的文物形成了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面貌,3100年的历史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太多的旧时纪念。直至今日,古董古玩一直是西安收藏群体的主流选择,这种对古玩的喜爱和交易,普及到日常平民百姓的茶余饭后,“收购钱币”、“收购古玩”的招牌甚至与“手机贴膜”一起,摆落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站旁。
坐落于西安市朱雀大街中段,与南二环交接的西北角,朱雀路古玩城几近成为了古玩收藏的地标性建筑。这个始建于1998年的古玩城,除了三四百家固定的文物商店外,过道两旁还密集的摆着两三百家摊位,这是目前西安规模最大的古玩市场。
周末的早市是古玩城最热闹的时候,西北五省区和河南、山西等地的古玩经销商纷纷赶来交易,拥挤不堪的市场里人声鼎沸,人潮中另外的一部分,就是从北京、上海等四面八方前来淘宝的买家了。
除了朱雀路古玩城外,西安另一个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的古玩市场来自民间自发——八仙宫古玩市场,还有小东门古玩市场、书院门古玩艺术品文化一条街。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近几年建成的大唐西市——西安国际古玩城,这是由西安政府重点支持的国际性专业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集文物商店、艺术画廊、拍卖行、鉴定评估中心、典当行、跳蚤市场于一体,具备了展示、交易、拍卖、鉴定、修复与保护等多种功能,形成一个复合共生的市场经营环境,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国际古玩市场也正在逐步成为全国古玩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
在周末的早市和偶尔的古玩艺博会上,从青铜器、古瓷、古币到古画,可以最集中的看出最近的流行方向和收藏主流的变化。西安古玩市场火爆的交易量让很多商户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古玩当然是主流,而且未来几年都是。”
“西安确实是全国很多收藏家作为淘宝、检漏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地,”杨才玉在评述目前西安的收藏市场时说道,“我印象中很多北京的收藏家利用周末坐飞机来西安,赶周日古玩市场的早市来淘宝,而且据我所知收获还很理想,包括古玉、古钱币、陶瓷器,都能捡到一些。”
西安古玩市场的真品率,也是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源于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厚度,西安古玩市场的真货比例在全国所有的古玩市场中是最高的——真品率达到5%至8%,当然,在真品率较高的古玩范畴中,主要还是以西安本地区的古玩为主。
开发艺术市场新的制高点
在第二轮的西部大开发下,依靠房地产、煤炭、石油等能源快速崛起的西部有着可以媲美东部的财富,这也让这里迅速培育出一大批有经济实力的潜在买家,根据《胡润百富榜》统计,西部富裕人群中千万富豪人数约占全国的13%,亿万富豪人数约占全国的28%。
除了经济的增长,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指导和扶持,也让西安的市场和消费结构在悄然变化。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文投”)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强势成长的企业,陕文投于2009年成立,注册资金22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投资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影视剧、书画艺术品、文物复仿、文化演艺、文化园区、广告传媒、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及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下属公司也正在迅速的占领着西安的艺术市场,比如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陕西文物复仿制品开发有限公司、陕西艺术品交易所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等。
陕文投正在以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重新调整着西安的文化艺术市场,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寻找新的制高点,与陕文投有合作的“古玩教父”徐政夫认为:“我现在所见到的文投机构来讲,西安算是最好的了,陕文投的管理层胜在有国际化的眼光和思路,思路很清晰,包括他们对未来要做的规划,都很开放,具有国际视野,这就是企业的魄力,再加上西安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他们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很有信心充满斗志的企业。”
从陕文投到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西安正在从一个古玩积聚地向大的艺术中心转变,徐政夫指出:“西安像大唐西市、大明宫、瓦当博物馆等等,这些都是民间力量崛起的代表,大唐西市好像要做个博物馆群,陕文投也会做博物馆群,而且像这样大规模的文博会也已经第六届了。西安各界对文化艺术投入的力度和决心还是很让我佩服的,当然像未来还是要进步到品质的再提升。”
拓宽收藏门类的培育引导期
无论是民间的力量,还是官方的引领,西安的艺术市场正在全方位的发展,而从另一面而言,西安经济发展下带来的潜在买家,也是蓄势待发。
杨才玉告诉记者:“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应该是与全国同步的,而且因为历史文化的积淀,艺术市场的资源是相对丰富的。而且其实现在西安的收藏家队伍已经是比较庞大的了。”据杨才玉介绍,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目前有三千多位会员,二十个专业委员会,“人员很齐全,收藏家组织队伍也在扩大,省市收藏家协会都对西安艺术市场的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有的收藏家又是古董商,有经营门面,精品相当丰富,比如西安的瓦当这类,建立了瓦当博物馆,规模都很壮观,这些人都对西安的古玩市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对于目前西安收藏家的收藏方向,杨才玉承认本地藏家目前依旧以本地的古玩和长安画派的书画作品为主,但是正处在一个市场转型的培育期,“本地藏家还是以本地古玩为主,还有本身地位比较高的长安画派,除了古玩外,西安的书画市场也很活跃,是个相当大的收藏门类。目前西安本地藏家走出去收藏和本地收藏的两方面都有,本地收藏的确优势很大,但是同时他们也有比较遍布全国的眼光,有的收藏家还在文物的海外回流上作出了贡献,现在的艺术市场的全面发展还是培育过程,这几年陕西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又是资源大省,成长起来一批亿万富翁,资金雄厚,出手大方,也开始关注艺术市场了,而本地的收藏家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外面的艺术品。”
但是对于与之配套的一二级市场,杨才玉坦言:“客观来说起步比较晚,目前陕西拍卖行有成十家了,拍卖成交的金额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在全国拍卖行业里面占的位置偏中间,这些年有些起色,有的拍卖能拍到几亿的成交额,以前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现在慢慢有了些起色。”
( 中国证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