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微雕杨其鹏:丝粟见大千
发布时间:2012-08-17 阅读次数:929次

让大象在针眼里穿过,你能信吗?杨其鹏的确做到了,他的微雕作品《大象穿针》上,五头大象一字排开,被雕刻在一个精细的象牙上,正在椰林漫步,神态各异。杨其鹏微雕何以精细至此呢?记者为此专访。

父亲指导从事微雕

微雕艺术以刀代笔,靠的是心随意动,丝毫腾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者廖若晨星,杨氏微雕则饮誉海内外。杨其鹏是如何走上这条幽窄的艺术之路的呢?

杨其鹏,1952年出生于蚌埠市。走上微雕之路缘于父亲杨大可。杨大可是中国微雕艺术大家,曾经把《清明上河图》微缩于一块仅15.7厘米×0.7厘米的象牙片上,多次受到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幼小时,杨其鹏就对父亲的微雕艺术跃跃欲试,但父亲并不急于传授给他微雕技艺,要等他具备金石书画的基本功和人生阅历再传授。

受时代的影响,1972年,杨其鹏参军入伍,1976年复员回蚌,被安排到蚌埠无线电七厂工作。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潜心微雕,日积月累,他的微雕书法已经是正草隶篆各具姿态,绘画也工笔、写意、粉墨并举兼工。

神刻意雕铸精品

1985年,杨其鹏的第一件微雕作品——雕刻在仅米粒大小的象牙片上的杭州西湖全景图一问世,第二年便被调任蚌埠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有了专业平台,杨其鹏的创作进入旺盛期。《唐诗三百首》、《草书兰亭序》、《怀素狂草四十二章经》等作品,布局精当,行云流水间让人叹为观止。

在坚硬的象牙、玉石上,他挥洒创作出常人用放大镜才能窥其真貌的书画艺术,起伏顿挫、毫厘千钧,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要“心知”、“内视”,凭借意念指间的感觉运刃,神刻意雕。

向立体微雕探索

杨其鹏的艺术来自父亲亲传,但艺术贵在创新。过去的微雕多是在象牙上创作的,杨其鹏则能在不用材质的物体上进行雕刻创作。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如今他能熟练的掌握白玉、玛瑙、翡翠、紫砂壶、黄金等硬度材料上进行直接运刀的技法。虽然不同的材料硬与软、脆与韧、滑与涩、锐与钝,各不相同,但杨其鹏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05年,杨其鹏还在一根9.19厘米长的发丝上,雕刻了428个字,创造了多项世界吉尼斯之最。2006年,“杨氏微雕”明信片由国家邮政总局出版发行,在单枚邮资明信片上创下了三项世界第一。也因此,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他还在创新,带着女儿杨洋,向立体微雕探索。作为省政府参事的他,还时常为我国的工艺美术事业发展鼓与呼。

相关书画新闻: 杨其鹏  微雕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878207206726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