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庆和他的洋弟子
少年郭宝庆(左一)等看望孙敬修老爷爷
郭宝庆为外国友人书写的“北京欢迎你”
适逢伦敦奥运会举办引人瞩目,更让人想起北京奥运会盛况无与伦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记忆如昨,5000年华夏民族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依然感奋。《北京欢迎你》——刘欢演唱的动听歌曲声犹在耳,《北京欢迎你》——郭宝庆书写的潇洒字迹笔墨未干。我们在此要讲述的是后者——一位京城书法家的故事。
从胡同里走出的年轻书法家郭宝庆,不仅曾为北京奥运会官方宣传品书写《北京欢迎你》标语,还参与了为筹办北京奥运会而举行的诸多外事活动,例如为前来拍摄《国际导演拍北京》宣传片的世界五大导演——英国达瑞恩·古德里奇、法国帕特利斯·勒孔特、意大利吉赛贝·托纳多雷等题赠墨宝。
偏巧,今天是郭宝庆42岁生日。他出生在北京崇文门外北五老胡同,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却给予他不普通的人生教诲:诚实做人,勤恳做事,谨慎交友,善待生灵。自孩提时代研习书法,数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终成大器。如今,他在南城磁器口一带拥有个人书法艺术工作室,写字、品茗、与朋友谈天,皆可成趣。
郭宝庆好古,迷恋传统文化,这从他的个人简介中可以看出,自谓:字怀谦,号简省斋主人。这多少也和他所从事的社会工作性质有关,他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喜穿中式对襟服装,脚踏布鞋,提一管毛笔,酣畅淋漓地书写自己的人生。
天坛神厨
学书法的孩子们神往
男孩子取名叫“宝”的很多。北京人俗称的“宝贝疙瘩”,即指家中排行老小。郭宝庆可谓父母的宝中之宝,他有四个姐姐,他是惟一的弟弟,所有人都称他“小宝”。姐姐们把家务活儿都干了,小宝有充裕的时间发呆、看书或写字,不大出去玩儿。
上世纪70年代,北京的冬天寒冷异常,六七岁的小宝蜷曲在屋内,哈一口气在窗玻璃上,用手指尖贴着玻璃写字。他写字写得入神,一笔一画认真极了,全不知茶食胡同小学老师温春兰站在身后。温老师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提醒家长:“这孩子真乖,安安静静,坐得住!是学书法的好苗子!”后经温老师推荐,“文革”后刚刚恢复的崇文区少年宫书法班,来了一位眼睛黑亮、沉静好学的孩子。
说起来好奇怪,那时的小学老师除了站着讲课以外,还特别腿勤,腿勤得有点儿像记者,喜欢到处跑。班主任温老师为了了解、熟悉每一位学生,就去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做家访,一心去发现孩子的异禀,甚至想到谁会是中国未来的王羲之或颜真卿。当初,若不是有这样心意温暖如春的温春兰老师,今天,便不会有志若深谷幽兰的书法家郭宝庆。
少年宫书法班的十多个小学生,每个星期天都到天坛公园的一隅——神厨去上书法课。这些尚属贪玩时期的学龄儿童,慷慨豪迈地将他们数年间的所有星期天都奉献给了神厨,奉献给了他们热爱的书法艺术。而书法艺术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使他们日后的人生岁月变得气韵生动。
神厨、神库并称,二者属于明清时期皇家的祭祀设施。除天坛以外,社稷坛(中山公园)、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皆有同类建筑。
神厨,是制作祭品的厨房;神库,是储存物品的库房。如果用不沾血腥的书法作品祭天,代替被宰杀的牛羊,当然是历史的进步。郭宝庆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想这些,稚嫩童心沉醉在白纸黑字构成的奇妙世界里,先后在谢暄和郑彦伟两位书法老师的指导下端庄习字。
孩童的心灵之火,一旦被爱好所点燃,将会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足以改变命运,丰富人生。神厨,是迷恋书法的孩子们最最神往的地方,无论路途多远,他们从不用家长引领,却喜独自前往。大雪天路上雪厚没膝,他们便喘着粗气艰难地跋涉;遇到大风天风沙刺眼,他们就举着书包在额头前遮挡沙砾。这显然是书法课课外的一种“书写”训练,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父母找来些废旧的账本、报纸、毛边纸,让儿子在上面练字。郭宝庆自己也很懂事,从来不吃零食,可每次一到琉璃厂见到笔、墨、纸,就会花光口袋里的零花钱,大老远走回家时一分钱不剩。年复一年,每天晚上只要吃完饭、做完作业,就像泥塑菩萨似地长久端坐书桌前,盛夏汗水浸透衣衫,严冬双膝冰凉似铁,恨不得仿效“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古代先贤。
9岁的孩子,没人指点,却知道自己去听高端讲座。1979年,地安门厂桥附近的北京电教馆举办书法讲座,主讲人是书法家康雍。小孩子难得书法文化与理论的熏陶,他初闻篆隶楷行草的时代特色和审美特质等颇觉有趣,尤其对自己偏爱的行书的起源感兴趣,至少知道了行书大致出现的时间,唐代张怀瓘《断书》记载:“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慢慢的,郭宝庆开始在书法班里拔尖,经常被书法老师指派任务,干点儿类似文职秘书的工作,比如为一些学校、单位写奖状、通知之类。每逢“任务”到来,虽是10岁左右的孩子,却也一脸庄重,正襟危坐,笔底生风,一挥而就,颇有些男子汉挑大梁、干大事的成就感。其他学生见了宝庆所承担的公干,真是羡慕得不得了,老师就此激励:“你们要像宝庆那样接受任务,就得像他那样努力、用功。”
但有了点儿成绩的孩子,也有非常郁闷的时候。一次,郑彦伟老师给书法班里的每个学生发了“字范”,即老师专门写给孩子临摹的书法作品。惟独没有“字范”留给他郭宝庆,他一时想不通,一连数月,放学回家后便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一通猛练。事后才知,这是老师有意在让他一人“吃小灶”,用激将法来促使他提升自己。果然,没过多久,郑老师这一招就应验了。
198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拉开帷幕。
郭宝庆代表他就读的北京第九十二中学参赛。其他小选手都写的是楷书,他是现场惟一写行书的,甚为惹眼。宣纸铺就,写什么呢?他还记得,一抬眼,偏巧在一张桌子上看到一份当日的《北京日报》,头版文章标题非常醒目:“任重道远,前途光明”。于是,他当场书写的,也正是从内容来说豪气纵横的这八个大字。结果,14岁的他获得了这次书法比赛的二等奖。
这是他第一次在市级书法大赛上获奖。
海滨城市
少年冠军陶醉夏令营
说来有趣,郭宝庆和《北京日报》的缘分着实不浅。他头年因选用《北京日报》头版标题做参赛内容而获书法比赛二等奖,第二年,即1985年,又因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而参加《北京日报》夏令营。
夏令营的举办地在大海边,在美丽的滨海城市长岛、蓬莱和烟台。
他这次参赛书写的是齐白石老人的名句:“海是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果然,春风得意的少年真就来到了汪洋一片、浩淼无际的“龙世界”。
这是少年郭宝庆第一次出远门,待长大成人后,他的“书法足迹”便从先前的渤海湾伸展到地中海。当时的北京市市委书记李锡铭、宣传部部长王立行、《北京日报》社社长许文与10位书法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以及优秀教师共度夏令营美好时光,还和小书法家们合影留念。照片虽已泛黄,但其中那个黑瘦黑瘦的胡同男孩的目光,却依然透着经历过刻苦磨砺和考验后的无尽快乐和喜悦。
1987年,他荣耀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少年书法比赛第一名。
连续在各种书法大赛中获奖,使得中学生郭宝庆的名声在外。他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函,其中多是一些不情之请——或请他交两三元钱参加某个书法大赛,或请他交三四十元钱加入某个书法家协会,或请他交个大数的钱好出书……他即使不回信,也不答应其请求,人家也有可能寄一份会员证之类给他,并索要碎银。他若还不搭理,甚至会有来函,质询他的态度,竟至无理责难。对此,他真是烦透了,厌恶这种假借艺术比赛之名大举搜刮、敛财的恶劣做法,于是暗暗发誓,今后要做到“三不”:即在50岁以前,再不参加书法比赛,也不出书,不搞个人书法展。
1988年,《北京晚报》征文,题目是“中学生的苦与乐”。
郭宝庆原本醉心书法,无意著文。但是,如今他心有郁积,不吐不快。于是,他向当时的编辑苏文洋投稿,文章的标题是“获奖带来的苦恼”。此文不仅被选用刊登,还获得了优秀奖的奖励,得到一张奖状和一个保温杯。
除了“烦恼”,也有奇遇。
少年成名,20来岁就有人劝他卖字。偶然认识的一位台湾朋友,将他题赠的字带回宝岛,并高悬于中堂,竟然有人开口问价:“你这字是多少钱买来的?”于是,这位台湾朋友再回大陆时就给他指点迷津:“你去好好学学人家(某某某)行情正好的字吧,市场上会很受欢迎的。”郭宝庆听到这话不以为然,不是和钱有仇,但是书法总归是艺术啊,“先要把艺术这点儿事弄明白、做好,然后再去谈买卖的事不迟。搞艺术的人,目的性太强不好。我不喜欢字没写几天,就整天琢磨着把字挂在那儿,标价……不好意思,寒碜!”
行己有耻——这是跟少年宫书法老师郑彦伟学的。
“郑老师不愧书法教育家,几十年间教学生教了两万多,他的故事可以写一本书。他不仅教我们书法,更教我们做人。郑老师的老师是孙敬修老爷爷。年纪大些的人都知道,当年孙敬修老爷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孩子们讲故事,被誉为‘故事爷爷’。一位西班牙记者说:‘他是世界上受到崇拜人数最多的人。’‘故事爷爷’曾在汇文小学读书,他读书时学校专门设立了‘修身课’。郑老师跟他的班主任老师——‘故事爷爷’学艺术、学修身,也把他所学的教给我们。”
“我们常跟着郑老师去看望孙敬修老爷爷。广渠门大街的安化楼上,‘故事爷爷’那不大的屋子总被我们一大群孩子挤得满满。他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受到冷落,和每个人寒暄、问好、微笑。记得郑老师专为他的老师题写了一幅字:‘人能敬业德为美,书到修身品自高’。郑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看,孙敬修老爷爷家里的家具多简单呀,家具不多,值钱的东西也不多,那最多的是什么呀?是红领巾!他走到哪儿,身边都簇拥着学校的红领巾们,这个学校送一条,那个学校送一条,也不知他家有多少条……”
郭宝庆随书法老师郑彦伟学书法,也耳濡目染学做人。至今,有关人生价值观的事情与书法艺术的门道结合在一起,依然源自他的童子功。他一口京腔,喜欢交游,善于词令,讲话总有点儿韵味在其中,耐人咂摸。
“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所有行止作为皆由心起,一切学术经纶全自心生,若人心不正,所动必邪。一个人如果出发点不好,也就办不出什么漂亮事儿来。学书法最能增强自信心,学书法的过程也是学会观察事物优点的过程。有自信且乐于并善于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优点正是我们日常最应该具备的品格。”
欧洲之行京城书法家笔会亲朋
刚刚举行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勾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往事。郭宝庆曾作为书法家受政府外事部门的邀请,参与了“国际导演拍北京”系列活动,陪同英国导演达瑞恩·古德里奇、法国导演帕特利斯·勒孔特和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基蒂等,一起游览什刹海的荷花市场、琉璃厂文化一条街,和他们共话北京文化,并为他们拍片提供素材和灵感。他为每一位外国导演题写扇面:“北京欢迎你”、“北京邀请你”,还把每个人的名字用毛笔字书写,并描绘成图章相赠。他亲眼目睹了导演古德里奇的专题片《信念的力量》的生成,那是从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从青春活力的角度来诠释奥运理想和中国力量,正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理论中所言“气韵生动”的道理相符。
郭宝庆寓古朴浑厚与清新隽永为一体的书法作品,以北京奥运会官方宣传品为媒介和载体传扬开来,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与青睐。2009年,他被推选为国际生态发展联盟文化传播大使。2012年春节期间,在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率领下,他随“北京情思艺术团”远赴西班牙、奥地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家,慰问当地华人华侨以及各界朋友,扩大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北京艺术家们的演出从晚上九时开始直至夜里一时才结束,观众纷纷围住现场表演书法艺术的郭宝庆,恳请他留下墨宝以作纪念。他挥毫写下巨大的“龙”字,以示龙年年节的祝贺。有的华侨请他写下书法心得,他便题写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学贵有恒,道在悟真。”鬓发斑白的老华裔商人还请他书写商铺招牌,他也欣然命笔。
最有趣的是,郭宝庆为人题字有自己的独特好恶。
他有“五不写”:
第一,“忍”字不写。“您看,心上悬一把利刃,我先不忍。”
第二,“制怒”两字不写。“您再看,制怒可不是那么容易。您要是制不了怒呢?先冲我来了!”
第三,“难得糊涂”四字不写。“这字没法儿挂!挂家里是什么意思,夫妻俩,你看我不满,难得糊涂不是?挂单位办公室,领导来了,心想:‘你跟我装糊涂不是?’那您还干不干了?”
第四,“天道酬勤”四字不写。“上班累一天了,回到家,抬头一看:‘天道酬勤’,怎么,还要让我再干点儿活儿?”
第五,“家和万事兴”五字不写。“‘家和’我理解,也赞同。但‘万事兴’的‘兴’,我读不懂。我不知道这‘兴’是什么意思。是指盖房比人家的高一尺,还是指弄辆车赶上个幸运号‘8’?”
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惟“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几年来,郭宝庆受聘担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办的“国际部书法课”教师,受聘于北京汇文中学,并被评为优秀教师。他教的学生来自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总共100多人。这些外国学生都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宣纸和毛笔,对“黑白世界”情有独钟。在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规范字比赛中,他所指导的一位日本姑娘——铃木亚迪获得高中留学生组第一名。这是他在通过自己的书法艺术,实实在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贡献。
郭宝庆长得圆圆脸,慈眉善目,颇有几分佛相。他认为学书法需要:“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与佛家弟子修行讲究的“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道理是相同的。他说:“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仅可以使身心愉悦、性情陶冶,若持之以恒还能达到意念集中、襟怀坦荡的境界。别人能相面,我能相字。从一个人的字中,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心性、气质、品格和为人处世。这是一种感觉,看得明,说不清。”
前面说过,郭宝庆好古,字怀谦。
——常想古都北京胡同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想来想去,还是谦逊为怀、行己有耻吧。
胡同书法家郭宝庆当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