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两“打工伯”免费办画展
发布时间:2012-08-03 阅读次数:835次

  7月28日,一场名为《在路上》为期一周的特别画展在宝安区群艺馆展出。与以往不同,此次举办书画展的是两位爱好书画、年届花甲的劳务工。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刘华忠、贺泉,来自安徽宿松县偏僻的山沟,自幼酷爱丹青。他们曾同在家乡一个画室学画。由于家里穷,参加美术培训时别人丢下的断铅笔、废纸,他们都拾回去当宝贝。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的画作曾在省级媒体上刊登过。虽然有较好的美术功底,但无缘大学梦。

  由于画室因故解散,他们先后南下深圳,刘华忠先后在企业担任彩绘师、包装设计师等。贺泉则先后在几家企业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在饱经辛酸的打工日子里,他们从未放弃对书画艺术的执着与追求。

  多年来,他们忙于工作的同时,总会忙里偷闲画上几笔。有时晚上加班到凌晨想画画,就把宿舍里的床板竖起来当画板。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工友们的冷嘲热讽。此外,画中国画成本也高:一张四尺的宣纸需要五六元,有时一笔下来没画好,整张宣纸就浪费了,一支好一点的石獾笔要一百多元。而他们一个月工资两三千元,能省出点画画的钱很不容易。但只要能画画,他们就会心中充满快乐,以泼墨写意抒发年少未尽的情怀,忘却人生坎坷和不如意。十多年来,他们各自积攒了上百幅成熟作品。

  贺泉说,由于以前所学的主要是中国画,但当时深圳连宣纸、笔、墨和砚台都很难买到,有一次他到市里跑了一天,也没有买到所要的画具。半夜11点想回宝安时,又渴又饿,可是连车费都没有,只得从蛇口一路走回宝安。

  宝安区群艺馆馆长刘明军听说了这两位“草根画家”的故事十分感动。他说,群艺馆不仅要给大家、专家提供展示的平台,也要给这些来自基层、来自企业的草根艺术家提供支持。宝安区群艺馆决定免费支持他们联袂举办画展,刘明军还给他们的画展起了一个名字“在路上”,鼓励他们心醉丹青,锲而不舍。
相关书画新闻: 打工伯  免费办画展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83638668060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