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七旬老汉黎昭发“自虐”练书法自创“户通体”
发布时间:2012-07-30 阅读次数:1097次

  7月6日,记者辗转来到永隆镇黎家垸村,现场走访了这位“我为书法狂”的老人,探秘他的故事,他的传奇——
    黎昭发的家是路边一座很普通的3层破旧小楼,2楼的一个不足5平米的小房间是他的“工作室”。

  房间陈设非常简陋,只有一张旧桌子和一张木板铺成的床,桌上摆着文房四宝,笔筒里的5支毛笔都被写秃了。

  72岁的黎昭发两鬓斑白,打扮与普通村民无异,但言语间透露着一股儒雅。

  黎昭发捧出一个保险箱,取出了一个用布包裹了2层的包裹,里面是4本书,每一本都像老城砖那么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一看,里面都是像字帖一样的一个个汉字,旁边还有拼音,每个字都是手写的。

  这套书就是他花了17年心血创作的《四体书音序集》,他结合各种词典、字典,搜集到12353个汉字,分别用隶、行、草和自创的“户通体”4种字体分别抄写2遍,装订成2套。据悉,每个字在正式收入前,他都要反复摹写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1万多汉字他到底写了多少遍,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据了解,除这套单字外,他先后用颜体、柳体、欧体和新魏体书写完成中国四大名著。

  良师鼓励,爱上书法

  黎昭发在当地算是“书香门第”,父亲建国前教私塾,建国后成为教师,黎昭发初中毕业后也当起了教师。

  黎昭发从小就写得一笔好字,在私塾描红时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也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

  1952年,黎昭发重新入学后,遇到了一位名叫范守佐的老师,这位老师很喜爱书法,极大开拓了黎昭发的眼界。当时,老师会将学生写得好的字圈出来进行表扬,黎昭发经常得到表扬,内心对于书法的喜爱也在增加。

  1958年,初中毕业的黎昭发成为了一名教师,教学之余,他从未放弃对书法的爱好,坚持笔耕不辍。

  街头写对联,迅速成为“字王”

  1990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黎昭发开始走上学习书法的道路。

  黎昭发的一位同学当时在街头替人写对联,他知道黎昭发的字写得不错,就喊他帮忙,黎昭发当时经济非常拮据,就答应了下来。做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有市场后,自己随后也独立帮人写起了对联。

  最开始,他每天可以卖出50副对联,后来生意越来越好,每天都有大批人坐等取字,他每天从上午8点忙到下午1点多,中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随着名气的渐增,黎昭发的字价格也水涨船高,他索性将价格涨至8元一副,高出市场价的4倍,但还是供不应求。1995年腊月二十八,家里4个子女帮忙,他一个人一天写了80多副,收入600多元,在当地引起轰动,也被当地人称为“字王”。

  “字王”的名气也逐渐流传到了当地知名书画家耳里,今年76岁的京山县书法家协会永隆分会顾问赵道森也曾慕名多方寻找。

  据赵道森回忆,他此前就曾多次听说当地有个写对联的很有名,但一直无缘相见。6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当地农民家看到了一块墓碑,上面的字非常特别,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碑文就是黎昭发用自创的“户通体”所写。惊叹之下,主动找上门去,两人遂成为至交,多年相交,对于他的执着精神很敬佩。

 

  为提高效率,苦练自创“户通体

  黎昭发最得意的就是自己苦练17年,自创了一种暂名为“户通体”的字体,这是他在楷体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变体,而这种字体的创立其实也是跟他的对联生意密切相关。

  涉足对联生意后,面临激烈竞争的他深知不足,开始大量搜集各种字帖、拓本,并给自己展开了“自我强迫训练法”。

  因为平时要上课,他便利用课前、课后时间苦练,每天凌晨4点起床,练到清晨6点上班;傍晚6点下班后要练到晚上8点,没有完成任务他就不休息,多年来一直如此,在旁人看来近乎“自虐”。

  没有练字的纸,他就收集学生的废旧作业本,用红、蓝、黑三色墨水各写一遍,“相当于每个本子变成了3个本子”。在黎昭发的床下有一个一人多高的大麻袋,里面全都是练过字的废旧练习本,重量有近百斤,而这样的袋子他已经当废品卖了3个。

  在实际操作中,他逐渐发现,楷体书写的对联销路最好,但缺点是书写速度慢,他就开始琢磨怎样来提高生产效率。他开始尝试着在写楷书时糅入欧、颜、柳、赵等字体特点,并从中加以细细揣摩和发挥,经过多年的摸索,他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的书写风格,暂名为“户通体”。

  据介绍,《四体书音序集》其中的“一体”就是“户通体”。记者对照了楷体字帖,发现两者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每个字的弯钩处的处理笔法,“户通体”的“钩法”更接近于草书的笔法。

  黎昭发说,自己创出这个字体后,仅供自己平日书写揣摩,从未将之公之于众,这次展览,也是书友无意中发现,执意将之拿出参展。

  多年练字,落下一身病

  从2007年起,痴迷于书法艺术的黎昭发不得不封笔。黎昭发苦笑着告诉记者,因为常年苦练,自己的视力退化得非常厉害,现在戴着数百度的老花镜都看不清字,其颈椎和握笔的右手都留下病痛,更严重的是,因为长期坐着,其臀部长出了大疮,经常发作,时间稍坐长,裤子就会被鲜血染透,担心其身体状况,家人也纷纷强烈反对,黎昭发不得不停笔,平时只是偶尔写一写。

  闲不住的黎昭发又开始钻研起牡丹花的种植技术,并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种花带动全村乡亲共同致富。

  黎昭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带着自己一生心血的《四体书音序集》能面世,他承诺,如果这套书有公开出版的一天,他会把绝大部分所得拿来资助当地孤儿。

  [各方评价]

  京山县书法家协会永隆分会顾问赵道森:“户通体”是一个创举,无论这种探索是否成功,这种精神都值得褒扬。黎昭发能在年过五旬时开始学习书法,并执着坚持多年,其精神很值得学习,同时在他身上也有一种探索精神,不拘泥于前人的框框,勇于创新,书法创新就需要这样的精神。

  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永隆分会副会长杨四平:黎昭发以如此高龄能做出这样的成就令很多年轻人汗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人所走的艺术道路也不同,并不能因此否定黎昭发自创的“户通体”,但他承认,按照书法规律来说,应该是在练习某种字体达到一定境界后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探索;从书法教育来说,黎昭发的训练方式并不值得提倡。

  荣格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黄进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自我强化训练法”对于身体健康存在危害,并不值得推广,除了练习者本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外,可能还暗含有自恋情结,练习者自我评价过高,觉得需要自己做出完美成绩才能证实自身价值,从而给自己造成过大压力。

 

(武汉晨报)

 

相关书画新闻: 黎昭发  户通体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01801395416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