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宝珍亚:43岁CEO退休搞收藏
发布时间:2012-07-30 阅读次数:1027次


陆俨少《消夏图》


叶浅予《藏族斜步舞》

  宝珍亚收藏爱好者,字画、刺绣、玉、瓷器等古玩都有所涉猎。宝珍亚从小就喜爱画画,读过美术专业,对中西方美术理论也非常感兴趣。他本是一家文化公司的老总,为了追逐自己的兴趣,43岁时就选择了退休。十多年来,他在家专门研究收藏收藏、鉴赏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对字画尤其痴迷。

  偶然爱上中国传统字画

  上世纪90年代的那次偶然相遇,让一直以来偏爱西方油画的宝珍亚爱上了中国传统字画。

  一天午休间,宝珍亚无意中闯入港澳中心的一个拍卖会现场,他看到了齐白石的工笔画《蜻蜓》,“我发觉它很特别,跟我以前接触的油画差别很大。那一刻,我被东方的美镇住了。当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花了3.8万元。”就这样,宝珍亚开始关注中国书画,也开始了他的收藏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了第一张,就会有第二张,然后就会有第20张。慢慢的,他手里就有了百来幅作品。而“不上瘾、不刻意、随缘”是他收藏的座右铭,总是有很多藏品在手里来来去去,但总数量却没怎么变化。

  厚积才能薄发

  十多年的收藏生涯锻炼了宝珍亚的“火眼”。在他看来,不能光凭自己一时的眼光,一定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做铺垫,他还记得那次帮朋友鉴别林风眠《仕女图》的艰辛。当他第一次看到朋友这幅图的时候,只说了三个字“还可以”。但是700万元的开价让他动摇了,虽然朋友当时还出示了1982年一个权威出版物,而这个出版物里就有这张图。不管是铅字排版还是图书的目录,都难看出破绽。

  “可是当我翻到那一页《仕女图》的时候,手摸上去有点滑。仔细一看,这一页用的是铜版纸印刷,可是1982年我国内地还没有出现过铜版纸。”他鉴于自己曾经在杂志社做过编辑的经历判断,这个可能是做旧造假的。随后他去国家图书馆、旧书店等地查阅了这本书的原本,发现《仕女图》这一页并非该书的,而这本书的图是后人利用尖端技术换上去的。就这样,一个本来可以瞒天过海的骗局被宝珍亚识破了。

  收得早不如收得好

  宝珍亚认为自己在鉴赏方面很有研究,在他眼里,字画没有真假的区别,只有好与不好的差异。他认为真假是投资商最关注的问题,因为那些字画在投资商眼里只是用来交易的商品而已。第二类是收藏爱好者,他们更注重文化价值,他们不仅从艺术本身来欣赏藏品,还关注它的增值和传承。而收藏家,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他们偏重于艺术品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真正的收藏家只做收藏不做交易。

  宝珍亚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他认为自己是属于收藏爱好者行列。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化感兴趣,对于收藏品他认为收得早不如收得好。如今,收藏和鉴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身边有很多爱好收藏的朋友,彼此间也常交换藏品。在宝珍亚的眼里,藏品不在多而在好。“心中有多少藏品,自己就有多少藏品。故宫、国博的藏品都是我的,我常常会去看。每一次欣赏都有新的收获。”他言语中透露出满足和欣慰。

 

文章出处:典藏周刊

相关书画新闻: 宝珍亚  收藏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304168701171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