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陈垣与弟子启功
发布时间:2012-07-18 阅读次数:1219次

1970年11月8日。
1970年11月8日,陈垣启功

  励耘学谱陈垣三代学术人生之十三

  启功先生说过,在他一生当中,有幸遇到好几位恩师,有画家,有诗人,有学者,有书画鉴定家,但是呢,“终生的大恩师”,只有一位,就是陈垣先生。

  启功是1912年出生的,1932年,他20岁的时候,第一次见我的祖父,而且在以后人生一些的重要转折关头,都得到我祖父的帮助与指导。

  初次见面

  启功1932年第一次见我祖父的时候,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启功的祖父当过江苏的学政,相当于教育厅长。他祖父去世以后,家里面基本上断绝了经济来源。启功祖父的两个门生,筹了一笔钱来资助启功上学。到1932年,这笔钱用完了,启功没有了生活来源。当时,他高中还没有毕业,是一个肄业生,没找着工作,他只能靠临时教一些家馆,维持生计。他偶尔能卖出一两张画,再贴补一些。

  启功先生是通过傅增湘先生的介绍,认识我祖父的。傅增湘是他曾祖父的门生。对于他跟我祖父的初次见面,启功先生回忆说:“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傅老先生介绍我跟陈校长会面时的情景,”“我先到傅家,把我作的几篇文章和画的一幅扇面交给傅老先生,算作我投师的作业。”傅先生很积极的,说你先在家里等着我,我拿着你这些文字去找陈校长去。好不容易看到傅老先生回来了,“他用平和的语气传达了令我激动的消息:”援庵先生说,你写作俱佳,他的印象不错,可以去见他。"然后傅老先生又叮嘱他,”无论能否得到工作的安排,你总要勤向陈先生请教,学到作学问的门径,这比得到一个职业还重要。一生受用不尽的。“

  启功初次见我祖父时还有些紧张,特别是看到我祖父比较严肃。但是,我祖父跟他一见面就安慰他,对他也很和蔼,就消除了他的紧张情绪。后来,我祖父安排他到辅仁附中去教初中一年级的国文。

  三进辅仁

  但是一年多以后,启功就被分管附中的辅仁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刷掉了,理由是,中学都没有毕业怎么能教中学呢,这跟制度不合。所以启先生三进两出辅仁,这就是第一进第一出。

  后来,我祖父又安排启功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教。启功回忆说:“但陈校长却认定我行,他也没有洋学历,自报家门时总是称"广东新会廪膳生",他深知文凭固然重要,但实际本领更重要。他又根据我善于绘画,有较丰富的绘画知识的特点,安排我到辅仁大学美术系去任教。”“限于资历,只能先任助教,教学生一些与绘画相关的知识,如怎样题款、落款。”

  但不幸的是,分管美术系的,还是那位院长,一年多后,他再次以资历不够为由把启功刷下。被解聘之后,我祖父本有意安排启功到校长室做秘书,并让人征求他的意见。启功虽然想去,但还是照例客气一番,意思大概是没做过这样的工作,怕能力不够难以胜任等等。既然这样,我祖父也就不好勉强,于是另找了他人。这就是二进二出了。

  第二次离开辅仁后不久,抗战爆发。为维持生计,启功不得不临时去教家馆,再靠写字画画卖些钱,但沦陷的北平有多少人有闲情去买字画呢。到1938年3月,他一个在北平市伪政府做小职员的叔祖,看他生活困难,介绍他到伪政府秘书厅下面的一个科室做助理员,一个月是30块钱,养家糊口,这样,启功就在伪政府中干了几个月的助理员,第三级的。

  1938年下半年开学,我祖父找到启功,问他现在有没有事情做。因为不好跟我祖父说自己在伪政府工作,启功就说没事情做。于是,我祖父就说:“好,真没事,九月份发聘书,你就回辅仁跟我教大一国文吧。”这是启功先生第三次进辅仁。从这以后,一直到2005年他去世,67年,他再没有离开过辅仁大学和合并以后的北京师范大学了。

  “终身的大恩师”

  启功三进辅仁,我祖父不单把他招进来,而且教他怎么样当老师,教他怎么读书做学问,教他怎么做人。

  对于我祖父怎么教学生做学问,启功说:“老校长不但教我们怎么样教书,而且教我们怎样读书做学问。他做学问非常严谨,强调治史学在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使用第一手材料。搜集材料时一定要"竭泽而渔"。”

  说一件往事。当时,我祖父编《中西回史日历》,得知日本的“图书寮”编了一种《三正综览》,花了200银元,托朋友从日本抄出一本来,200个大洋在当时是很不得了的。启功说:“《中西回史日历》编到清朝的历史朔闰的时候,老师就到故宫文献馆去查保存下来的清朝每年的皇历。”《三正综览》后来印出来了,启功买了一本,他发现清朝部分跟我祖父编的《中西回史日历》不同,就拿去请教老师。我祖父很自信地说:“清朝部分是我在故宫文献馆中校对了清朝每年的皇历,自以为我的为正确。人不能什么事都自负,但这件事我可以自负,我也有把握自负。”

  启功先生到晚年,认为他写的文章里面,《董其昌书画代笔人考》是得意之作。董其昌是明朝末年很有名的书画家,我祖父就收了他二三十幅书画,现在都在首博和国图。

  启先生很喜欢董其昌的画,但发现很多画不怎么样,当时他认为或是赝品,但教他书画鉴定的贾老师说,其实也不排除董其昌本人所画,因为画得太多,有时候随随便便就画了。后来启先生发现,有些是董其昌画得随便,但有些画是他应酬不过来,请人代笔。启先生还发现,给他代笔的这些松江派画家们都是很有功底的,并对这些代笔人和他们的画风发生了兴趣。他把这个想法跟我祖父说了,我祖父认为这个题目很有意义,鼓励他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我祖父后来还给启功写过一封信,告诉他朱彝尊在《论画绝句》中提到的两个人都曾经替董其昌代笔,一个叫赵左,一个叫珂雪,是个和尚。朱彝尊自己还给这首诗做注:“董文敏疲于应酬,每倩赵文度及雪公代笔。”启功说“这条资料对我的启发确实很大”。

  启功曾想过离开辅仁大学,但因我祖父的关系打消了此念。抗战胜利后不久,辅仁大学一个教授出任北平市教育局局长,想从辅仁老师中找一个自己人做帮手,帮他管一个科室,他想到了启先生。如果从收入角度来讲,这个工作薪水比当一般教授高得多,启先生当时真有点动了心,但又拿不准。最后就请教我祖父,我祖父先问:“你母亲愿意不愿意。”启先生说:“她不太懂得,让我请教老师。”我祖父又问:“你自己觉得怎样?”他说:“我少无宦情。”我祖父就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既然你并无宦情,我就可以直接告诉你:学校送给你的是聘书,你是教师,是宾客;衙门里发给你的是委任状,你是属员,是官吏。你想想看,你适合干哪个。”启先生恍然大悟,就用花笺纸写了一封信,向那个教授婉言谢绝。信写好后请我祖父看,我祖父看了以后就说了一句话,说:“值三十块钱。”启功说,这个话你怎么理解都可以,大有禅意。

  师生合作

  在学术研究中,我祖父有时也会征求启功先生的意见。1937年,我祖父当时写《吴渔山年谱》,启功给他提供了一些材料和意见,我祖父予以采用并在书中说明,某一幅画,“启元伯(启功字元伯)疑为是道光以后人所作”;某一幅画,“启元伯疑为赝品”等。因为启功提了意见,我祖父给他写了信,表示感谢,上款称“元伯先生大鉴”,信中说年谱刚刚誊清,还没有去木刻,如果你发现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希望你再提出来。当时启功刚刚25岁。一个大学者,老校长,对一个25岁的青年是这么客气。

  到1942年,我祖父根据唐朝的《通典》和宋朝的《册府元龟》,把《二十四史》中《魏书》里面的第一百零九卷一页缺页补全。我祖父把这八百多年的缺页完完整整地补全,一字不差,当时史学界传为佳话。后来,就以辅仁大学史学会名义,把这一页按照原书的行款,就是每一页有多少行,每一行多少字,完全按照这个行款抄一遍,把它影印出来。是谁抄的呢?就是我祖父请启先生抄的,因为他的字写得好。

  起初,我对启功先生的了解是不多的。因为我是1957年考上北大,才在北京长期生活。我第一次跟启先生见面是1958年的春天,那次给我印象特别深:一进门,他就给祖父行了一个大礼,就是跪拜礼,这个就是老北京老满族的规矩。当时我吓了一跳,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北京人、满族人这么一个大礼。以后我们还是有一些接触,但是不多。这是前半截,我祖父去世前,他跟启先生的关系。

  启功出资设立“励耘奖学助学金”

  我祖父是1971年去世,到启先生2005年去世,有34年。这34年,我跟启先生接触比较多了,我要介绍启先生做了些什么工作来“答陶甄”,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这里我要讲几件跟我有关的事情。

  第一件是1990年,祖父110周年诞辰,当时在北师大举行了一个纪念会,这个纪念会上启先生就作了一个发言,发言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他说陈智超编了一本《陈垣史源学杂文》,就是把我祖父当年教史源学的时候写的一些范文,经过搜集、整理、注释出了这么一本书。他说陈智超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办了一件大好事情。

  第二件事情,也是同年,启先生成立了一个“励耘奖学助学金”,他到香港去卖了一批书法和画作,得了一百多万港币,当时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他就用这笔钱,准备设一个奖学助学基金。当时北师大领导说,这个奖学助学基金应该叫“启功奖学助学金”,他不听,一定要叫“励耘奖学助学金”。而且,他特别提名,一定要陈智超做“励耘奖学助学金”的委员。

  第三件就是对《陈垣全集》的关心和支持。《陈垣全集》的正式启动是2003年,当时他已经88岁了。当时我就请他担任《陈垣全集》的顾问,他很痛快就答应了,而且他一直关心这全集编纂工作的进展,我跟他通电话、见面,他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全集的进度。2005年,他进医院以前,还以他一贯的幽默表示,为了《陈垣全集》,除了要他脑袋以外,什么要求都可以同意。当时我们就请他题签,因为当时他手写字已经发抖了,那么就说集字吧,他也同意了,并亲手用钢笔写上:“我,启功,同意集字为《陈垣全集》题签。”下面还盖上章,表示郑重,还写上年月。后来他又认为,老师的集子,我写“陈垣全集”,直接称呼他的名字,好像不太恭敬,又题了一个叫“陈援庵全集”。但那个“陈援庵全集”我们后来没有用,就作为一个纪念了,后来还是保留了“陈垣全集”的名称。
相关书画新闻: 陈垣  启功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62519454956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