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柳毅成:以书入画显功力
发布时间:2012-07-11 阅读次数:1056次

 


柳毅成作品:风竹与雪竹

  苏东坡评王维诗歌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站在柳毅成的书画作品前,笔者“心有戚戚焉”,可以说是:“味毅成之画,画中有书;观毅成之书,书中有画。”

  毅成为外人深知,首先是一个画家,其画作以黄河故道风情为主要题材,追求一种书写的意味,而在其偶尔遣兴的书法作品中,则又力求取得一种中国画才能有的厚重、简约与丰富多彩。

  毅成认为,一个画家不认真、虔诚地去解读、熟知书法的玄微,其作品肯定是只在皮毛上下功夫,而得不到中国画之真谛——气韵生动;一个书家只埋头抄书,沉醉于碑帖临摹和自以为是的创作,而忽视了对“结构”、“虚实”、“开合”、“色彩”、“境界”等美术方面的研究,其墨迹也只能称为“书写汉字的技术”,而谈不上书法艺术。

  毅成小小的庭院之中,有青竹数丛,紫藤一株。亭亭秀篁,扶持相伴,风拂则婆娑起舞,发天籁和鸣之音;霜染则生薄雾飘逸之态;雨沐则绿黛润透,得清廉超尘之韵;雪拥则银装素裹,有高洁绝尘之致……对此情景,毅成可以吟、可以写、可以颂、可以铭,故毅成画竹,得心应手,眼中之竹进而为胸中之竹,再进而为笔下之竹,真是“读竹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笔在手,运斤如风,时而举重若轻,时而举轻若重;其画竹干,用篆籀之法,枝干遒劲有力,圆润饱满;其画竹枝,用草书笔法,其枝条柔韧、弹跳,有“万千垂下柳枝条”之势;其画竹节,则用隶意的楷书,体现竹坚而多节的高尚气节;其画竹叶,则用鲁公撇笔法,浓淡干湿,体现竹叶虚实之态、远近之距、向背之理……千锤百炼的笔墨功夫,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阴阳对立的宇宙观和中国人审美的哲学意识。毅成近期创作的系列《丹竹》、《霜竹》、《雪竹》、《月竹》表达出竹子的不同风致和不同意境,为人们津津乐道,趋之若鹜。通过书法,表达出竹子“未出去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的文化意蕴,从而把书画家的气质性格与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毅成庭中的紫藤,其执拗的枝干,奇崛的发枝,短长的匹配,疏密的交映,无不隐约体现出书道的精神,“踏雪谈老松,八法尽其中;春来一抹绿,盖知书画通。”毅成天天耳濡目染,故而成竹在胸,用笔纵横挥洒,一气呵成;笔墨浓淡干湿,尽显紫藤树干枯润之致,其干遒劲、奔放、老辣雄放,如苍龙出海,渴骥奔泉;枝条横贯整个画面,连绵不绝,屈曲盘旋,千回百转,时而飘忽,时而凝重;其叶墨气淋漓;其花则天真烂漫、汪洋恣肆,藤花怒放,如喷珠溅玉;花间的几只麻雀,划出春天灵动的音符——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片明媚春光,如一首清新明快而不失岁月厚重积淀的春之序曲,意境幽远,余音绕梁。用笔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跳荡,时而凝重,时而悠远,时而为天涯故友的暮箫,“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笛悠悠霜满地”;时而又为万马奔腾,“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一画之中,气足神完,血脉畅通,满纸皆活,其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疏密虚实、曲直方圆、浓淡干湿、皴擦点染、点线面、黑白灰……如庄子笔下解牛的庖丁,“莫不中音,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一画既成,“提刀而立,为之四顾,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其书画所能臻于佳景,盖因其书画俱佳,毅成幼年即从国画大家郑正先生学习绘画,后又随草书大师刘惠民先生学习书法,得刘先生衣钵真传,他学书取法高古,颜楷、汉隶、魏碑,张旭、怀素的草书,下苦功夫反复临摹。因为有着扎实的笔墨功底,故其手中的笔,笔尖、笔根各尽其妙,八面出锋,对“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等技法都能运用自如,大大增加了其绘画的线条美。近两年,他又精心临习黄庭坚的《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卷》草书,整幅作品,酣畅淋漓,气势夺人。

  毅成在创作审美方面,始终追求那种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书风。他在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八条屏作品中,大胆尝试了黄庭坚草书笔意。用笔果敢苍劲,婉转遒丽,一派淋漓的墨色,如龙搏虎跃而圆婉超然,纵横之极,而又笔不放任。取势侧欹,左右开张,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点划之笔,有高山坠石、磊落有力、沉着痛快之感。

  张彦远云:“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柳毅成用他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书可滋画,画可养书,书画互辅、互补,于书、于画都有着触类旁通、左右逢源,更上一层楼的裨益。

相关书画新闻: 柳毅成  以书入画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75019741058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