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冬》
白文印《不求邀众赏》
朱文印《太山》
去年编《全州书法篆刻作品集》,先碧兄送来部分书画作品,让我帮忙翻拍照片,这是他积攒了多年的东西,其中的数十件油画、风景写生和部分篆刻让我为之一动,有话要说。
这批风景写生是几年前先碧在恩施城所作,画中内容不乏小桥流水、古宅民居、林间小道、街头巷尾等,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一些看似平淡的场景,在先碧的笔下,表现得那么富有诗意,这与他良好的文学素养有着必然的联系。
油画写生《秋》表现的是溪边的树丛,近景是一些杂草和小灌木,微风拂过,随风摇曳。作者在色彩还没完全调和时就信笔画去,任黄、红、金、绿夹杂,逼真地描绘了秋天阳光下植被的丰姿;中景,作者用普兰、群青、中灰等色彩刻画,点线结合,轻松自然;远景的群山用浅蓝、淡紫呈现,与中景拉开对比,突出了空间感。《冬》比《秋》在用笔上更为潇洒,简约的林木和稀疏的树叶呈点、线搭配,有抒情之味。在中、远景以冷灰色系为主的画面中,设置了近景的暖绿,既强化了色彩的对比,又表现了暖冬恩施的植被特征。小河中的倒影,有几根树木居然画到了河沿上,我想这并非作者的误笔,而是在作画时情绪激荡,也是中国画写意手法的运用。
朱文印《太山》反映出作者对老家“太山庙”的牵挂。观整方印,在字法的处理上完全是一种画面的图式,“太”的点和甲骨文“山”构成一幅简笔山水,若从文字的统一性来讲,“太”的字法处理需斟酌,但从图式上看又很融合。刀法斩金截铁,四边变化丰富,边和印内线条时断时连,颇有意趣。白文印《不求邀众赏》取法汉将军印,整体图式安排上则借鉴了清代篆刻家吴昌硕的风格,作者强化了竖式线条组合,并采取合边、并笔等手法,使印文开合自如,秩序感强,韵味十足。
先碧兄供职于恩施职院艺术教研室,1993年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进修,其作品多次参加州内外专业展览或在学术报刊发表。由于身体原因,先碧长期病休,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打消他对文学、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他曾怀揣500元路费去北京参加艺术活动,聆听大师吴冠中先生的学术讲座。我也曾到过他孤身一人的住所,那几壁旧书和一摞字画,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每次在谈论艺术时,他又那样惬意,即或在路上偶遇,他也总是谈得充满激情,欢欣之情溢于言表,我想,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祝愿身体已康复的先碧兄在艺术之旅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