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兴起,万般自在”。为民乐行是我绘画作品中最喜爱表达
的主旨。为民是终生追求,乐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从小热爱艺术,进入仕途,虽置身于大量繁忙的行政事务,但
文学、音乐、书法和绘画仍一直流淌在我的事业中,其艺术灵光使我
工作全程受益,相得益彰;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帮我撞开了工作生活艺
术化的快乐之门。
文化人在喧闹浮躁的环境下都在构筑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空
间,力求拨开浮云幻影去反璞归真,再现真、善、美。在我的艺术精
神家园,我希望每个人都像山水一样和谐淡定;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像花儿一样绚丽多彩。
我喜欢在深夜起笔作画,因为这时心最净、境最幽、神最专,是
天人合一的好时段,容易和现实拉开距离去表现意想化的瞬间,这正
如作家和演员一样,需要进入角色去体验人物状态,更能产生头脑风
暴和漫无边际的遐想而找到感觉。
基于从政数十载的朴素情怀,我的绘画题材是对社会民生的感受、
思考和表达。我用自己心灵深处最真最美最纯粹的希冀,以期用艺术
之美为社会带来一些启示;以弥补工作履职时的未及之处和对老百姓
的真挚情感,同时也提示社会更加关注他们,让公平、公正走进百姓,
幸福指数更高,生活品质更好。
“音乐是心灵状态下最伟大的绘画”。我习惯在自己演奏的古乐
曲中绘画,在创作过程中我总是把听觉伸向视角,根据不同题材搭配
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这种审美通感效应里为画作注入空灵。
——周一波
人物简介
周一波:
1953年12月出生,陕西丹凤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
席、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
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发表与收藏:
多年以来,周一波文化艺术理论文章和书画作品曾发表于《人们
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
画报》、《美术报》等知名期刊,其书画作品曾被北京中南海、毛主
席纪念堂、中国美术馆以及世界三十余个国家机构收藏。
艺术活动:
2005年12月,《周一波书法集》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2006年09月,音乐作品《古埙新曲·永远的丰碑》由中国唱片总
公司出版发行。
2010年10月,“周一波艺术作品展”在上海世博会举办。
2010年12月,“周一波书画作品展”在德国举办。
2011年03月,周一波被评为二○一○年度中华儿女“文化使者”。
2011年04月,“子夜墨魂——周一波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11年11月,“子夜墨魂——周一波水墨人物画展”在加拿大举
办。
2011年11月,美术作品《赶场子》进入英国佳士得秋季拍卖,所
得款捐赠国际文化交流事业。
2011年12月,《子夜墨魂——周一波写意人物画》由北京人民美
术出版社发行。
2012年06月,“文化共融·同行五洲——周一波书画艺术展”在
英国达利奇美术馆举办。
名家评论
著名画家——刘勃舒
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周一波是一位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探索的成功
者。
一般来讲,画家是三分之一天生,三分之一奋斗,三分之一由时
代以及社会环境所造成。周一波在中国美术馆引人注目的画展已经充
分说明了这一点。
周一波艺术天份是许多人所不及的。他天生喜爱文学,擅长书法,
酷爱绘画,通晓音律,又具多年地方领导岗位历练,一般人尽其终生
未完成的,而他则能轻松出道,看来绘画的谜底与从政有相通之处,
艺术创新也并不是靠时间磨出来的。而他的创作习惯又是常人所不能
比的,因而能求新求变不断有佳作问世。几十年间,别人已入梦乡,
可他的灵感却多出于子夜。在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时代,这又
为官员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周一波艺术个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
间。正是这三者合一,成就了他的“水墨杂文”艺术风格及对当代中
国文人画的探索与创新。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范畴的艺术元素,“杂文”源自上个世
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形式。
二者联姻,使周一波的绘画有了新意。在周一波的画作前,人们会产
生一种冲动、遐想和思考,在愉悦中产生共鸣,这是艺术作品对生活
的深层体验,十分难能可贵。
“水墨杂文”艺术风格告诉人们,周一波的作品始终密切关注着
时代、社会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命运,歌颂赞扬也好,批评讽喻也罢,
在辛辣幽默中处处流露着真、善、美的情怀。画作触角多直抵社会底
层,艺术地再现了民风、民情和民意,散发着泥土的芬香,可谓是官
员之情、文人之眼、艺人之笔。他的艺术创新是独具匠心的,画作凸
现着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与捍卫,对历史的担当和对人民的负责。
我认为,画家素质愈高,经历愈丰富,他的艺术作品就愈有生命
力和影响力。周一波的画作艺术视野宽,精神穿透力强,他的个性画
风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作者:中国国家画院前院长、中国美术家协
会前副主席)
著名美术批评家——郎绍君
当下的中国画,风格化的东西太多,有各式各样的技术技巧,但
内涵空空,太缺乏感染力和思想力。周一波的画“言之有物”,不空
洞,不玩形式,也没有无病呻吟。或拾取于陕西乡间习俗,或源意于
陕西土话,或根自童年记忆,可以感受到生活气息、乡土情感和底层
意识,使人有亲切感。我欣赏这些真诚之作,而不爱看那些只有农村
景象但没生活气息和乡土之情的名家大作。
周一波是个领导干部,在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余,还能够保持真
挚的乡情,惦记着乡亲,不忘儿时的天真,是很难得的。通过作品表
达一种见解和思想态度,或对某些官场行为加以批评,或根据生活现
实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周一波画有意追求的目标。这样的画
是他的工作与思考的继续,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从中可以感受
到作者的政治责任感,以及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这种责任感的努力。周
一波感到只用图像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喜欢用文字对自己
的画加以解释和补充,于是形成文图结合的格局。(作者:中国艺术
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著名美术批评家——刘晓纯
周一波的画使我脑中想到了两个人和两个词。两个人是:丰子恺、
华君武;两个词是:乡土幽默、都市情怀。
丰子恺和华君武被称为漫画家,一个意在护生,一个意在刺世,
但护生和刺世都不是他们的艺术内核,他们的艺术内核在幽默。自丰
子恺始,幽默画赋予社会内容常称漫画,赋予哲理或睿智内容则称幽
默画,两者的艺术内核均在幽默。中国古代有幽默画(如明代李士达
的《三驼图》)而无幽默画家,20世纪以来幽默画家渐多,丰子恺和
华君武便是其中两位最重要的大师。
丰子恺艺术闸门开于1921年,周一波艺术闸门开于2010年,20世
纪下半叶以来的幽默画家大都不再轻视形的幽默和笔的意趣。也正因
为如此,周一波才对形、笔、墨、思、趣进行了综合探索。有了周一
波,我才突然感到我以前接触到那么多幽默画大都属于市井幽默和都
市幽默。丰子恺体恤民生,故有一些反映农村风物的作品,但多为即
景随笔,乡土气息不浓,幽默意味亦不浓。周一波画中的乡土气息不
仅表现在叙事上,更表现在造型上。
周一波作品最有突破意义的是头形塑造,在许多作品中,头部几
乎是一笔成型,常常不点五官,凸额凸颌塌鼻,形象乖戾却合情合理,
结构错位却更加传神。(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
最近,有机会读周一波先生的水墨新作,心情非常爽快、惬意,
暗暗自忖:名不虚传,奇异之才。
在周一波的作品面前,我再一次领悟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
一真理。没有丰厚的生活经验积累,很难有这样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
作品出现。正如清代文艺理论家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
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
不逾此限。”周一波作画达到今天率性为之和“信手拈来无不是”的
境界,实为长期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积累所致。
当然,这还和他的艺术悟性有关。他天性酷爱艺术,擅长多种民
族音乐演奏,尤喜好古老的埙乐,这些都使他能深刻领悟中国民族民
间艺术的真谛,一往情深地在意象造型中辛勤耕耘,取得今天令人称
羡的成绩。
中国画历来讲究形神兼备,而文人画家又有自己的追求,主张“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至于民间绘
画的语言则更为自由、随意,以表现感情和传达情趣为宗旨。周一波
的绘画正是在这片肥沃的艺术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粗实、茁壮,有
生命力。他有不少作品内容针砭时弊,具有现实意义。这种别具一格
的绘画创作,借用宋代文艺理论家严羽评论好诗的用语“诗有别材”、
“诗有别趣”来形容,是完全不过分的。(作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著名艺术评论家——水中天
从艺术创造者的社会身份看,周一波的艺术活动正是中国传统“
文人画”的原初形态——知识分子在文翰政事间隙的诗意抒写,这给
了他的作品特殊丰厚的人生况味。
他用生动的笔墨勾画了平凡生命的神情和动作。在看似轻松和不
经意的点划涂抹中,一个个小人物的姿态身影,就如日常所见的那样
跃现眼前。从这点来看,就能感觉到作者以自己的丰富经历和见多识
广的处世经验,来考察和评价人间事物,并且以心平气静包容了解不
乏欣赏,尤其是在遇到聪明、善良、达观、平凡的品质显现时,显出
温和而又冷峻的微笑。这微笑却又巧妙流露出画家所形成的“水墨杂
文”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个性元素在当今多元艺术环境下确是异
常珍贵的。
我们不仅看他所绘内容和情节,不仅仅因生动而发笑,更能进一
步体会作品蕴藉的意味,蕴藏在笑意里的是作者对人生不乏疑惑的思
考。这种反思既是对普通生命的短暂和永恒渴念矛盾的无奈和嘲讽,
也是对人生处境体谅和同情的叹息,更是在细微处显现一个艺术家和
行政官员双重角色兼备的视角特征。(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独赏清流》
《小池塘》
《送口福》
《岭上人》
《戏迷入场》
《挑夫》
《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