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王兴家:印写春秋
发布时间:2012-06-08 阅读次数:861次


石齐三象


江山多娇


《学而不思则罔》

  王兴家性格沉静,待人平和,研习篆刻几十年,颇有成就。他的治印承古人,开新意。王兴家喜欢以印交友,以友通艺。前些日子,他为办展览的好友冯远刻了一方印章,采用的是画展的名字《笔墨尘缘》,短短的四字在方寸之中被表现得古拙大气、饱满圆润,不仅刻出了画家内心的情感,还传达出了岁月的沧桑感,与画展的作品相得益彰,令人拍案叫绝。

 

  小小天地 大有文章

  传统书画领域,篆刻与诗书画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四绝”,但在当下,人们往往将印章作为工具来使用,很少去真正地认识它。“篆刻其实与书法、绘画一样,也是用来表达对生活感悟的艺术方式。”王兴家说。

  “篆刻艺术是书法与镌刻的完美结合。书法被世人用来行文叙事,篆刻的艺术也要符合时代的生活,讲究诗情画意。”王兴家告诉记者,篆刻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秦古玺追求质朴天然的远古意,唐宋印章看重清奇隽永的文人气,而现当代篆刻,因时代的变化,尊崇恣意自然的意趣,“时代不同,印章也各有千秋,但都刻出了时代的精神”。

  在王兴家看来,印章虽小,却蕴含大的学问。“篆刻将生活的所见所想置于片笺尺素,将春秋岁月的经历浓缩在方寸之间。”他说,优秀的篆刻作品,印文会意贯通,且兼具艺术家的审美观和创造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篆刻艺术中的人生观、文化观,需要艺术家一生的追求。”

 

  篆能通文 印可通心

  “刻一方印章,不仅用力,用气,还要讲究智慧和章法。一个字写法很多,但放到印章里,就要仔细的斟酌。”王兴家表示,篆刻的功夫,除了勤奋练习,还要寻求字外功夫,提高文学修养,文学养字、养人、养印。

  篆刻是集文字、图案造型为一体的艺术。文字、图案的线条是由章法支配的,有了书法扎实的功底,才能将篆刻艺术中虚实、挪让、屈伸、呼应、疏密、离合等手法运用自如。王兴家认为,篆刻艺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融为一体,两者相依相存。“篆刻艺术不是人们狭义所理解的刻字。篆刻艺术家也不同于一般刻字的工匠。在方寸之间将汉字布置得井然有序,而又有一种美感,需要艺术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文化积淀。”

  篆刻讲究书法、章法,更离不开刀法。古人讲:治印,刀由心运,迹依情迁,运刀精微,发力柔绵。“每一刀讲究由心而出,有感而发,自然地用笔、运刀才能打动人、感染人。”王兴家表示。

 

  巧思妙刻 推陈出新

  王兴家善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他的治印,在方寸之内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生活的厚重,以巧妙的构思、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

  王兴家曾受邀为画家石齐刻过一方“石齐三象”的印章。他根据石齐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对三象的理解,顺手刻出“三象,曰具象、曰印象、曰抽象。三象融,而万象生,是以融中西、融古今焉。”石齐看到印章后,非常高兴。“你对三象理解的太好了,以后我给学生们就这样讲。”

  “观今立异,参古定法。”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王兴家主张师法传统,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造力。“篆刻的创新都是在对传统印学文化以及相关文化的吸纳和探究的前提下形成的。尤其是吴昌硕、齐白石篆刻门派的开创,无不是在传统艺术的影响之下,融会贯通,由书变到印变,在不断的演变中形成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而卓然成家的。”

  王兴家认为,那种屏弃传统,脱离前人典范,单纯以奇巧怪异谋生活的所谓创新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最终失去生命力,失去观众。商报记者 刘泽先 隋永刚

 

  王兴家

  1956年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会长、中直书画协会理事、荣宝斋美术馆馆长、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篆刻家。曾多次为诸多国家领导人和著名书画家制印。书法和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

相关书画新闻: 王兴家  印章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97059249877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