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东里村有群农民书法家
发布时间:2012-05-17 阅读次数:2006次

 

  在五烈镇东里村活跃着这样一群书法爱好者:

  他们是一群朴实的农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他们有着墨客情怀,在劳作之余手握兔毫,笔走龙蛇,泼墨自娱,虽不若颜筋柳骨,却也笔精墨妙,营造出一个村落良好的文化氛围。

  近日,记者走进了东里村,在那里感受书法和土地交融的艺术情怀。

  多年来,在村里长者和书画名家的悉心指点下,东里村的书法人才辈出,不少新秀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崭露头角。全村书法爱好者有100多人,年龄下至几岁的孩童,上至耄耋的长者,形成一个大众化的村落书法艺术群体。

  东里村,旧名东里堡,历史上就以出文人远近闻名。村子不太大,约有五六百户人家,这里透着一份自然和清新,难得的是几份恬静,几份淡泊,走在阡陌小道,禁不住地思绪绵长。

  穿行在砖石铺就的老街窄巷,吮吸着青砖灰瓦间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这里,有的是静谧,有的是古朴,一座座旧式建筑,一道道窄窄的街门依次跌入眼帘,时不时瞥见几幅手写的对联,静静散发着翰墨的味道,“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春节至今,三个多月过去了,历经风雨的洗礼,红色的纸张已经褪去了颜色,但充满神韵的书法还清晰可见,苍劲有力。村主任徐兴和指着东里村村部对面的一座厂门前“鑫宇公司”四个镀金大字告诉我们,这四个字是从东里村走出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德新的手迹,记者观其字,遒劲有力,劲骨丰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村主任徐兴和的带领下,记者叩开了东里村八组程云福的家门,屋内,是简单的农家陈设,蓬荜生辉的是墙上七幅书法作品。“这些都是我自己写的,还是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挂在家里好。”谈及书法,程云福止不住地兴奋起来,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到他的书法作品,他又从院落右边的小屋里拿出四幅简单裱框的书法作品,《题邸间壁》《赠汪伦》《绝句》《凉州词》,或是整齐利落、工稳大度的楷体,或是刚劲有力、洒脱圆润的隶书;或是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的行书,或是古朴典雅、柔中寓刚的篆书,风格各异,方寸之间显乾坤,撇捺之中透精神。

  程云福今年57岁了,家中三四亩地是他主要的收入,然而即便这样,他说家中一直常备笔墨纸砚。应我们的要求,他展开一张剪裁好的宣纸现场写字,只见他手扶桌案,笔走龙蛇,一会儿工夫,一幅刚柔相济、行若流水的行书“幸福东里”就呈现在记者眼前。

  “村里像程云福和一样能写的人非常多,大家都以能写一手好字为荣。”徐兴和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们村子里一连串的书法爱好者的名字:程云富、高俊乐、高兴海、姚正东、高林、程根祥,大家各有所长,其中高林在1991年的中国影壁艺术家精品大赛中入选参展,被吸收为中国现代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此外,徐兴和本人也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其软笔字是东里一绝,村里张贴的宣传语多是出自他之手。

  “多年来,在村里长者和书画名家的悉心指点下,我们村的书法人才辈出,不少新秀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崭露头角。全村书法爱好者有100多人,年龄下至几岁的孩童,上至耄耋的长者,形成一个大众化的村落书法艺术群体。” 徐兴和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习书在东里村蔚然成风,即便是农忙时节,不少村民们都会抽出时间练习书法。

  每个人都有梦,都有人生的追求,这种追求不限身份,不限环境,亦如东里村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们,虽然躬耕田野,但是他们也有一份墨客情怀,他们爱着书法,并孜孜不倦地练习着,进步着。

  对于东里村3组的书法爱好者高信春来说,书法是他一生的最爱,衣着朴实,饭菜简单,收入一般,然而对书法的热情填满了他的心。

  今年45岁的高信春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从船厂下工回来,憨厚、老实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告诉我们,最近田里农活不多,他就到船厂做临时工去了。“我从小就喜欢写字,一写字,我心情就舒畅,不愉快的事情立刻就忘记了。”是的,从少年到中年,不论生活状况如何,高信春始终对书法痴心不改,少年时期,买不起毛笔墨汁,他用水在自家桌子上练,下雨天在泥地上练;买不起字帖,他去临摹桥上的铭文、工厂的厂名;成年后,更多的时候,他利用农闲时间不厌其烦地练习字的结构、走向、章法等,以增强书法基本功。“有时候耕田休息的时候,我就在田垄上用树枝写,现在在船厂里,一得空我就会用石笔在铁板上写,可以说是钻空子练字。”高信春说,家里的旧报纸上都是他练字的墨迹,现如今收废品的都知道将旧报纸卖给他家了。

  对于书法的练习,高信春也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说:“要想写得一手好的书法,就要苦练,有目标地练,我就是从临摹开始练习的,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

  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东里村,问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为何喜爱书法,书技又师从何人,他们多会说,就是喜欢书法,写字全是自己练的。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他们的行为印证了这句话。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自幼习书,并且一坚持就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而他们也在这习书中享受着自己的乐趣。高信春说,他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他家里,一起写字,切磋技艺,虽然没有好的笔墨纸砚,但是在写字和评字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满足。而姚正东则说,记忆中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排队来等他们的对联,“那时候,我们几个写字写的还可以的,春节前写毛笔字写上个几天是常有的事情。” 现如今在他们中,有的依然躬耕田野,有的在厂里务工,有的自己创业,工作是忙碌的,但是他们都表示,工作再忙碌,他们也会提笔写字,在那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书法是东里村的文化特色,老一辈的在坚持,小一辈的也要坚持,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是希望人人都能写上一笔,当这种氛围越来越浓厚了,一定会成为东里的标签,为东里村的建设加分。

  书法,是一门技艺,有着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东里村,不少人都表示,看到手写的宣传语、公告和对联都格外地亲切,高俊乐就说:“书法是我们东里的特色,村里宣传语由我们东里村村民自己书写,才能更加彰显我们东里的文化氛围呢。”

  但,记者了解到,眼下东里村的书法弘扬也遭遇了一定的尴尬。“现在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坚持练书法的人越来越少。”提及现如今,徐兴和无奈地说,村民们练习书法的热情开始降温,孩子们外出上学,中青年人外出务工,村里不少水平高的书法骨干要么外出工作,要么独立创业了。

  程云福就告诉我们,他的孙子已经上小学了,这个年龄本该是练习书法最好的时机,然而他并没有亲自指导孙子练习书法,也没有将孙子送到兴趣班学习书法。而在东里村这群书法爱好者人群中,记者了解到,甚少有人带徒弟,哪怕是教自己的子女。徐兴和表示,一方面是大家都是业余起家,多数人觉得自己的书法学习并不成系统,也不一定规范,所以不轻易带徒,另一方面,他们本身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兴趣,并没有意识到书法形成氛围后带来的益处。

  徐兴和介绍说,村子里已经看到了书法发展面临的危机,他们也正在努力改变,并从中寻找希望。“我想今后在村子里多搞一些书法集体活动,多宣传他们的作品,渲染氛围,此外不定期地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组织他们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学习书法。”

  徐兴和说,现如今他已经看到了希望,他说,近年来,东里村少儿习书渐渐成为时尚,全村15岁以下儿童,不少人都在市镇培训班学习,不少青少年在市级以上中小学书法大赛中获奖。“孩子是我们东里的希望,从自我学习到系统地接受训练,这说明我们这个书法村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相关书画新闻: 东里村  农民书法家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764100074768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