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针线工艺的人或许对刺绣并不陌生,但要在粗犷硬朗的夏布上刺绣,那就不是谁都能办到的了。张小红,第一个想到在夏布上刺绣的新余人,从2004年4月创建“渝州绣纺”至今,她和员工们经过多年的潜心挖掘和不断创新,将粗犷古朴的夏布面料与精巧、细腻的绣工结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艺术刺绣针法,运用平针、施针、套针、乱针、滚针、小交叉针等四十多种针法,独创出“夏绣”这一刺绣艺术的新领域,并获得实用新型“设有绣层的夏布”等30项国家专利,“夏绣”、“巧妹”等四项注册商标,所创工艺被艺术界和刺绣界称之为继“苏粤湘蜀”四大名绣之后的中国又一新绣种。
▲张小红(左边站立者)指导员工刺绣。
下岗后苏州学艺成立“渝州绣坊”
张小红出生于江西新余的一个普通家庭,2002年5月3日,原是省国企一名普通工人的她面临下岗的境地。生性好强的张小红,从离开工厂的那天起,就决定开始寻找自己新的人生目标。“自幼就特别喜爱编织、刺绣、裁剪,但是新余市目前尚未有一家编织、刺绣的专营店,所以我就独自前往天津‘取经’。”张小红说。
让张小红真正走上了刺绣之路,源于她在天津的古文化街之旅,一幅“国色天香”的苏绣作品点燃了她的刺绣热情。“下岗后,我走访了天津古文化各大市场,并得到了很多灵感。”张小红说。
因自幼受姨娘们的熏陶,张小红学得一手好女红,但始终做的只是家绣,而那幅牡丹绣品令张小红看到了刺绣的更高境界,令她燃起了攀登刺绣艺术高峰的激情,“苏州的刺绣工艺品精致高雅,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而我学习的刺绣具有局限性,仅限于花鸟类的普通布艺品,那个时候我就决定,前往苏绣之乡镇湖拜师学艺。”
在苏州学艺期间里,张小红每天起早摸黑,常常四五点就起床,直到晚上七八点才离开工厂,希望能学到更多的手艺,“我很看重苏州的学艺机会,那个时候有多位苏绣师傅授艺于我,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凭着原有的基础和良好的悟性,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张小红很快熟练地掌握了艺术刺绣的基本要领。
张小红告诉记者,学艺归来后她带着一群下岗姐妹开始以刺绣创业,并于2004年4月在新余市成立了“渝州绣坊”。带徒弟,办绣坊,忙碌中的张小红也不忘提升刺绣水平,她一边求学于苏绣研究所,一边常常与书画名家探讨,刺绣技艺不断提升。“一有刺绣展览我就会去参加,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的刺绣,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同行们交流技艺。”她说,她跟苏绣大师姚建萍、蜀绣大师郝淑平等都是结识于刺绣展会。与大师们交流之后,张小红意识到自己要在刺绣之路上走得更远,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创新刺绣工艺在夏布上刺绣
在很偶然的一次刺绣过程中,张小红突然想到了夏布,新余是驰名中外的夏布之乡,传统手织夏布具有古朴自然的色调、粗犷挺括的质感,如果能在夏布上刺绣,一定别具一番古雅韵味。有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张小红立马开始试验。
她开始将夏布置上绷架,备好彩线,飞针走线,却感到异常艰辛,绣线被质地硬朗的夏布挂起了毛,手指也被扎得生疼。通过简单的试验后,张小红意识到,想要在夏布上刺绣,看来并不容易。然而夏布独特的质感和古朴的韵味,令她十分着迷,这份执迷令她没有放弃,她不断地在夏布上试验,不停地刺绣,希望能寻摸出一种软化夏布的方法。
张小红告诉记者,“夏绣”原料独特,质地粗糙,上浆后就会特别硬。在夏布上进行艺术刺绣,要达到画面栩栩如生的效果,难度非常大。“因此,想要在夏布上刺绣,就要针对夏布的特点,先对夏布进行软化工艺处理,降低硬度,克服夏布硬、挂丝、拉毛、断线的缺陷。”
经过在夏布上反复的刺绣,让张小红明白,必须改变在夏布上刺绣的针法和工艺。为了减少绣线刮毛、打结的程度,她缩短绣线的长度,但是绣线短了,线头就会很多,作品的效果自然会受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尝试,铺底压线锁针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清新与典雅结合绣出独特风格
针对夏布的粗犷肌理,根据不同画面形态,在夏布肌理和绣理的基础上,张小红还揣摩出一绒两色或多色绣草、树干等物的绣法,绣出来的效果逼真自然,而且节约时间。为了克服经纬过稀和劈丝细而无法落针的缺陷,达到在夏布上绣出苏绣一样细腻的效果,她研究出层叠绣的技法,即一绒铺底,半绒出色,劈丝描细节。层叠绣技法被张小红用于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细腻的五官、生动的表情,在夏布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绣花草树木等,张小红运用一针多丝多色的绣法,使画面更有生气和动感。以底料的原始拙朴来表现纹样间疏密有致的线条,既展示出夏布自然肌理,又衬托出绣制主体的层次感,二者自然融合的艺术效果不同于其他刺绣艺术。在表现题材上,她深耕新余名人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名作,在粗犷古朴的夏布上表现傅大师的新派山水画,相得益彰、韵味无穷。
“夏布刺绣配色典雅,多只用于水墨形态表现。其特征是粗犷古朴、经纬分明、自然清晰。因而,夏布艺术刺绣既符合自然清新的现代审美观,又传承了古朴典雅的历史气息,衍化出独特的表现风格和艺术效果,满足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古典美的追求。”张小红说。
开创第五大绣种绣品远销多国
“夏绣”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已远销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被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张小红首次将“夏绣”从民间家绣引入工艺刺绣,开创了继“苏粤湘蜀”四大名绣之后的又一新绣种,让“夏绣”成为中国绣坛的一支新起之“绣”,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和审美价值,为中国的刺绣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2010年夏布手工艺术刺绣被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应上海世博会江西参展组委会邀请,6幅“夏绣”作品被选送入驻江西馆,成为江西馆传统技艺类首批展示内容之一;2008年初至2010年4月,江西新余渝州绣纺“夏绣”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29项,并获“江西名牌旅游商品”等称号,充分展示出“夏绣”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小红的夏布绣以独步超然的疏朗气质、古拙的韵味,在各刺绣博览会上脱颖而出。在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评展览期间,张小红的夏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备受好评,荣获“山花奖”。
刺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手工制作历史,江西渝州绣坊创始人张小红,将夏布与刺绣这二者具有浓郁民族文化传统特点的元素融合起来,以独特的艺术眼光,采用特殊的刺绣处理工艺,开创了刺绣艺术品的一种新的表现风格,让人欣赏到夏布刺绣的厚重历史和悠久文化内涵,“陈旧”中体现“历史纹理”。
另外,粗犷、古朴的夏布面料与精巧、细腻的绣工结合,对比强烈、反差大,形成震撼的特有艺术冲击力和视觉效果,这种艺术效果是以丝绸为面料的刺绣艺术品难于达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