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水墨和书法大多追求技法和情趣,较少有关注现实社会、表达现实题材的。可杭州近期开展的一场水墨书画展,却显得有些另类。
长达14米、以日常生活垃圾为创作对象的水墨画——《垃圾日记》;以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厂的垃圾山为创作原型的大型纸本水墨画《天子岭》;记录创作者在垃圾填埋厂用宣纸铺盖整个垃圾山头,并现场泼墨挥毫的影像……在这个名为《看?待》的水墨书画个展上,垃圾是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花俊创作的唯一主题。
花俊介绍,一次做义工的经历,激发了他以垃圾为主题开展创作的念头。“2年多以前我去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厂做过一次义工,那次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当身临现场的时候,我被震惊了,也就有了创作的欲望。”他希望借此触动参观者对生存境遇、生命涵义的思考,并传递保护环境、善待环境、循环有序的理念。
在整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据了6面墙的12个书法大字――“不胜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是花俊用特别定制的,长1米、重达15斤的大毛笔蘸着白色乳胶写就的,附着在字体上的,是垃圾燃烧之后的灰烬。这12个大字取自佛家的《心经》,经过烟尘的自然粘附,字体呈现出水墨的浓淡与渗透效果,带给人别样的视觉冲击力。
一位参观者感慨这场展览让他耳目一新,并认为花俊所表达的内容“又有深度,又有思想,符合当代的理念”。而同样身为参观者的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则用“新、锐”二字来评价作品。“除了新之外,他锐利。他锐利就在于他像一把剑,狠狠地扎在传统的这个地上,让传统即有了一种疼痛感,又让传统感受到他的力量。”
花俊师从著名书法家王冬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水墨的意境与书写技艺,而是通过现代艺术表达作者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并感染和影响他人,引发观众的深思,是花俊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他表示,之所以将这场展览命名为《看?待》,就是希望通过客观上的“看”的介入和主观上心的体会,让人获得如何更好地对待生活和环境的感悟。“一位书画家不能只是躲在自己的画室里去创作,而必须考虑观者的切身感受。”他说。
据悉,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本次展览还推出了“花样水墨”的公众互动活动。参与的观众将在4月8日下午以家庭为单位,与花俊一起用胶水和垃圾燃烧后的灰烬来书写和绘画,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主办方所希望传递的环保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