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传统手工技艺剪瓷雕 破瓷碎碗“画”神奇
发布时间:2012-03-30 阅读次数:1092次

近日,笔者走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诏安传统手工技艺剪瓷雕,试图揭开这门百年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百年绝活五代相传

3月28日上午,穿过数条老街小巷后,笔者在诏安县南诏镇老城区找到了沈振泽的家,这也是他的创作室。今年50岁的沈振泽是3个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剪瓷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一进门,笔者就被挂在墙上的一幅名为《梅占新春》的艺术品所吸引,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幅画,走近细瞧,才知道它不是一张平面图,而是一个立体的工艺作品!作品上展翅起飞的雄鹰左翅膀从墙面伸出来,用手一摸便能感觉到它的苍劲有力。

沈振泽介绍说,这就是剪瓷雕工艺品,是用五颜六色的碎瓷片粘贴而成的。看到笔者惊异的神情,沈振泽决定现场为笔者制作一朵“莲花”。只见他拿起身旁的一个瓷碗,轻轻一敲便化成碎片,再用钳子熟练地剪起来,没几下子,一块美丽的“莲花瓣”便形成了。他一边制作着,一边向笔者介绍他家五代人100多年从事剪瓷雕的故事。

1882年,沈振泽的曾祖父沈丁仙向该县一名建筑师傅学成归来后,时年刚14岁的他便开始为街坊邻居建房修庙,用剪瓷雕美化屋脊是重要的一个工序。虽然从师傅那里学到一些技巧,但样式太少、技术不精。为此,沈丁仙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花鸟、树木、动物、人物等。勤于实践,又天资聪颖,渐渐地沈丁仙成了当地有名的建筑师傅和剪瓷雕大师,特别是他做的剪瓷雕更是出神入化、无人能比。直到1929年逝世,沈丁仙一生以剪瓷雕为伴。

民间绝活剪瓷雕就这样代代相传,至沈振泽的儿子沈阿斌已是第五代传承人。目前,沈氏家族已有8支剪瓷雕创作队伍,相关人员100多人,业务量占全县的90%以上,范围也扩展到广东等相邻省份。

风生水起缘于一次邂逅

虽然已是一门百年民间工艺,但因剪瓷雕都在庙宇、祖祠、寺院的屋脊上,“远离”人们的视线,所以一直以来并不像书画作品一样为大众所了解和热捧。

剪瓷雕真正成为工艺品从屋脊走向展览馆,进入大众视野、为大家所接受还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且是缘于一次邂逅。”沈振泽回忆说。2007年,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的李豫闽带领学生来到诏安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县文体局看完关于剪瓷雕的文字介绍后,大家兴趣正浓想看实物却找不到,只能联系正在一座庙宇的屋脊上做活的沈振泽,并让他带着大家爬上屋顶参观。“牡丹凤凰”、“双龙夺珠”、“牛郎织女”等惟妙惟肖的剪瓷雕让参观人员惊叹不已,而翻墙爬壁也着实让人费劲。

总不能每次都让想参观的人都跟着自己爬墙吧,有没有办法把在“天上”的剪瓷雕搬到“地面”来?沈振泽决定尝试一下。他找来了竹筐、筛子、木板等材料作为底座,经过染色、补料,按比例做成基本模型,再贴上各种颜色、形状的瓷片。不久,一个可以搬动的剪瓷雕工艺品就出现在面前。此次革新,为剪瓷雕进入展览厅、受大众了解奠定了基础。2009年,沈氏家族的剪瓷雕被确认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振泽兄弟3人也被命名为代表性传承人。当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沈振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一口气创作了20多个剪瓷雕工艺品供爱好者参观,并拍摄成图片放到网上,一部分作品还被送往外地参展。四川峨眉山一旅游公司负责人在网上看到剪瓷雕工艺品后,准备与沈振泽定购合作。

期待老工艺进寻常家

“诏安是书画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浓厚,几乎每家每户都挂有字画作品。虽然剪瓷雕已揭开面纱为群众所知,但专业从事剪瓷雕创作的全县仅有3家,而购买剪瓷雕工艺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沈振泽为剪瓷雕受到“冷遇”打抱不平,他认为剪瓷雕比起书画作品还有易保存、立体化等优点。为了让剪瓷雕工艺和诏安书画一样形成规模,沈振泽呼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

其实,早在3年前,诏安县文体局就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剪瓷雕工艺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09年,该局就完成了对剪瓷雕民间传统工艺的梳理、记录、入档;去年以来,该县还制定了民间工艺历史文献,建设剪瓷雕工艺品展示馆、闽南文化生态剪瓷雕示范点等设施。今年,还将在县城郊区规划建设200亩剪瓷雕工艺培训基地,让这项百年民间工艺得到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承,让其走进寻常百姓家。“剪瓷雕等民间工艺是我县一项艺术瑰宝,我们将以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利用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引导民间工艺行业打破家庭作坊式生产,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诏安县文体局局长林志坚说。

相关书画新闻: 传统手工  剪瓷雕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016798019409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