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施蛰存旧文与傅雷兼及黄宾虹诸事
发布时间:2012-03-26 阅读次数:1296次

  近来《东方早报(微博)·艺术评论》关于张大千、黄宾虹以及傅雷之臧否,还有抗战胜利后的沪上美术形势,多有热议,仿佛给连绵冷雨的阴霾气候,带来了些许生气,精神为之骤振。张瑞田先生《傅雷眼里的张大千》提及1946年11月29日傅雷黄宾虹函,引起我的莫大兴味,遂检出上海教育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傅雷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此集主要影印庋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傅雷黄宾虹书札,重温一过,辄为慨叹。“迩来沪上展览会甚盛,白石老人及溥心畬二氏未有成就,出品大多草率。大千画会售款得一亿余,亦上海多金而附庸风雅之辈盲捧。鄙见于大千素不钦佩,观其所临敦煌古迹多以外形为重,至唐人精神全未梦见,而竟标价至五百万元(一幅之价),仿佛巨额定价即可抬高艺术品本身价值者,江湖习气可慨可憎。”这位批评家之刚劲性格弥漫于字里行间。可偏有人对我说了,“傅雷性情向来这样,偏见也!”不对!傅雷之论,虽是在私密性的信件中谈及,可言之凿凿,绝非信口开河。由此,使我忽然想到了施蛰存发表在1948年的一篇杂文《书画雌黄》,过录如次:

  这两年来,在上海看到了不少的书画展览会。结果是使我对于书画这种“雅物”发生了怀疑,甚至可以说是憎厌了。 

  照例,文人总是一个书家的底子,古来著名书家,必然都是一代文人。可是上海的多数书家,仿佛光是一个书家而已。他们只能写,写许多横披立轴对联,永远是这些词句。在这个展览会里看到一联分书的“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在另一个展览会里又看到了隶书的同样的一联了。至于临抚的十七帖,兰亭序,更是数见不鲜。装在红木或紫檀的镜框里,标价几千万或几亿,我实在感不到有什么趣味与价值,然而竟有人买去装点客厅或书斋。

  说他们光是一个书家而已,这句话诚然有点轻侮之意。但是在上海目前的情形之下,这句话也未尝不可以算是已经有点尊重的意味。因为另外有些人恐怕连这一点都有了问题。书法之好坏固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仅仅花了一年半载的时间描画出来的大笔,尽管他逃避在甲骨文或金文这些足以欺世哄人的花样里头去,还是很容易被看出马脚来的。况且还有一些人会写出不少别字来。

  画这一方面的情形,似乎此书更坏。我对于国画的欣赏力,自知非常低能。惟其有此缺憾,总想随时培养,庶几足以附庸风雅。但是看来看去,多数都好像是早已见过了的。大抵格局停匀的临本已是最上乘的作品,有不少画里的人物与山水比例全不相称。有一帧画里的飞鸟的脚爪是向后伸直了的(古人画鹤,会有此状,但我也十分怀疑)。有一帧古装美人凭几而坐,那几面仿佛嵌入了她的酥胸,把她截做了两段。有一幅很不坏的画,标签上写的是“壶峰秋色”,但画上写的是“壸峰秋色”,有一帧画的题语里“茅舍”写做了“矛舍”。如此种种,看了也只索苦笑。

  敦煌壁画展居然成为今年画展中的时髦东西了。据我想来,这些宗教艺术品,恐怕只有在艺术史或考古学上有些价值。倘若把它们临摹下来,最多也只是画家个人的习作。如果放到展览会里去算是主要作品,就有点不得体了。这些壁画,当初并不是什么名家的创造。不过是一些乡村圬师按照了一定的画谱勾勒上去的彩绘而已,论其当时在艺术上的价值,实与苏州玄妙观两廊画师所作神佛像相等。如果临摹一幅敦煌壁画可以在上海待善价而沽,那么苏州玄妙观里的画师岂不要气死?

  上海人仿佛全不注意这些,震于大名,惑于宣传,或是碍于情面,随随便便的也居然会买得去,于是上海成为书画的好市场,于是各地各色书画家都到上海来开展览了。

  古人无展览会,故陋劣者自归淘汰,优秀者自获真赏,凡卓然成家的作品,皆可谓名下无虚。西洋人有展览会,入选须经评定,艺术批评家的检讨亦极尖刻,故凡庸之作亦不易侥幸出展。而在上海,则人人可开展览会,报纸杂志上对于每一个展览会几乎都是捧场的,所以上海之展览会越愈多,而上海之艺术水准愈低了。在这情形之下,最吃亏的是一部分真足以名家的作品,却无端为泥沙所挟,逐流而逝,使我们一瞥眼就忽略掉,岂非可惜。

  我不厌其烦地照抄施蛰存先生的这篇旧文,想引起研究当时美术形势的艺术史家对此文的注意,并提供一个参考而已。同时,我以为,如果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公允而符合实情的评议,施先生的“雌黄”与傅雷先生之论对照读来,是否可为一个相互佐证。他俩的看法、批评以及艺术观又甚为契合。当然,也不能排除他俩曾有过交换、讨论彼此意见的可能。如今旧文重温,对于观照当下情形,不啻为有益的启示。

  诚然,傅雷作为批评家与黄宾虹这位画家之间,互为赏识,已是艺坛佳闻。黄宾虹傅雷之艺术评论素来推崇备至,1943年7月7日复函谈及:“名论高识,钦佩无已。”“非特私人窃喜,直可为中国艺事大有发展之庆也。”又1946年绘赠山水册跋曰:“怒庵先生研精画理,鉴别审慎,所著巨篇宏论,尤多发人所未发,钦佩久之。”傅雷亦直言不讳:“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各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而白石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宾虹则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精华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

  施蛰存先生虽然认为黄宾虹晚年视力欠佳,其画越来越像个“墨猪”(此句引起傅雷一“怒”,批评施氏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但也极欣赏黄宾虹,神交既久。一是,施氏曾托傅雷黄宾虹求得一幅山水画,画上黄氏题识:“笋改斋前路,蔬眠雨后畦;晴[江]明处动,远树看来齐;我语真雕朽,君诗妙斫泥;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读朱诗拟此奉蛰存先生正,己丑秋杪八十六叟宾虹。”施氏得后甚宝爱,视为大件存之。他告诉过我:“我妹妹一家要去美国定居,我送给他们,叮嘱他们如需用钱就卖掉。”二是,检施氏《闲寂日记》,1963年1月13日:“下午至五马路古物市场,见张船山字立轴一,林琴南山水屏一堂,黄宾虹画一小立轴,皆可取。适无金,不能得之。买一寿山旧石而归。”三是,施氏曾购得《吴仲坰集古册》,跋云:“此吴仲坰遗物也,凡二十五纸,皆妙品佳拓。黄宾虹、潘兰史、秦曼青题识诸纸,尤可珍异。”“此册癸丑仲秋得之市肆,盖身后不久即散出者。”四是,1996年8月5日,施氏复范泉函谈及:“我又建议上海书店重印黄宾虹编的《美术丛书》,但要增补很多资料。”以上摭拾数事,聊作怀念。

 

相关书画新闻: 黄宾虹  傅雷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53509902954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