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杭州一对老夫妇隐居大清谷14载潜心研习国粹
发布时间:2012-03-19 阅读次数:943次

  
金柏林(右二)、王富珍(右一)夫妇和来参观的市民交流
 

    最近,一个有点特别的书画展在位于鼓楼旁的上城区清波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说它特别,是因为办展的既不是赫赫有名的书画家,也不是桃李满天下的大师级人物,而是生活在杭州的一对普通老夫妇。
   

 走进展区,一股清新的书画气息便扑面而来,50余幅出自这对老夫妇之手的书画作品,既有飘逸潇洒的行草,又有行云流水般的长卷行书,还有用色丰富、构图精美的牡丹图等国画。一位头戴画家帽的老先生和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太太,一边品着茶,一边笑眯眯地跟前来观展的市民闲聊,他们就是本次书画展作品的主人。老先生名叫金柏林,今年70岁,老太太叫王富珍,今年65岁。
   

 “修在人间一张纸。”这是交谈中金老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而这也正是他潜心练习书法的真实写照。据金老介绍,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古文和柳体楷书,年轻时曾当过木雕师傅,1995年还在浙江博物馆办过书画木雕展。“当时我是把古代名画还原到了木头上,大概触类旁通之故,后来发现自己喜欢书法胜过木雕,于是就下定决心要把书法练好。”
 

   1998年初,金老只身一人来到西湖大清谷“闭关”,开始潜心练习书法。“租了一间屋,平时很少和外界接触,一天基本上要练习8个小时,差不多要写4000多字,主要临摹王羲之的字体。如果还有空余时间,就看看古文书籍。”这样日出而练、日落而息的日子,他过了14载。金老原本只打算“闭关”练习10年,但书法的精妙越来越吸引他。“大字最难飞动,小字最难沉稳,练了近10年的行书和行草后,我发觉自己写大字的造诣还不够,于是又继续练习。”
  

    受金老这种钻研精神的影响,王阿姨也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然他练字,那我就练画画,这样他还能给我的画题词,一举两得。”王阿姨说这番话时显得很轻松,但在近10年的不断练习中,她可是下了一番苦功。“白天她画她的画,我写我的字,基本不联系,到了晚上就碰面交流一下一天的心得。有时我会指出她画作中的不足,她就半夜里爬起来继续练,直到满意了为止。”如今,王阿姨还把油画笔法融入进国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这个书画展对我们来说就好比是一次激励,是对过往努力的一次总结和回顾,也想借此与爱好书画艺术的同好们共勉,一起为弘扬传统书画艺术尽点微薄之力。”金老表示,书画展结束后他还要再攀高峰,目标是草书创作的最高境界——“一笔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本月25日,爱好书画艺术的市民不妨前往清波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金老夫妇当面切磋一番。

相关书画新闻: 金柏林  王富珍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080329418182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