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白手起家盘活书画教育 发布时间:2012-03-17 阅读次数:2543次
3月9日,小雨,乡间道路泥泞坑洼。一番颠簸后,记者走进遂宁市安居区横山镇初级中学。校园简陋却又朴素淡雅,在教室、办公室和寝室里,师生的书画作品随处可见,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2011年8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以来,书法教育渐渐成为热点话题。但由于场地、师资、教材、评价等限制,推行状况不尽如人意。
横山初中是一所较为偏远的乡镇学校,当地经济落后,办学条件艰苦,搞书画教育也是白手起家。但是这里的书画教育竟搞得如此红火,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从没有专业教师到“人才济济”
事实上,横山初中也是2010年才开展书画教育,并将其当成特色来打造。当时,他们面临的困境是:师生普遍存在“重主轻副”现象,书画课不想上、不会上或干脆不上;家长及部分教师只看重统考科目的成绩,忽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弱化,写字质量严重下降,艺术审美能力严重下滑。
横山初中校长刘中勇说,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高度重视书画教育,确立了“书画立德、书画启智、书画育美、书画怡情”的育人理念,努力构建墨香校园。“我们先后投入8万余元,配置了功能齐全的书画室3个、书画器材室2个、书画作品展览室2个。”
要把书法教育抓起来,首先得有擅长书法的教师。记者采访的很多乡镇学校负责人都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喜欢练字的教师还比较多;这些年,这种氛围越来越淡了。
横山初中也不例外,除了张孟军略有特长外,其余教师都还“拿不出手”。于是,该校先后派出教师16人次到什邡中学、万州二中等地进行交流学习,聘请遂宁市书协主席和中国书画院研究生等6位书画专家到校授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书画技艺。
横山初中甚至出台了一些硬性规定:要求全体教师苦练书画基本功;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完成一幅书画作品。
张孟军从2008年开始接触书法、爱上书法、拜师学艺并学有所成。每天三餐后的休息时间,他都会尽量待在学校书画室,与自愿前来的教师、学生交流切磋。他说:“书画室是面向全体师生开放的,并有专业教师到场指导。”
通过两年的师资培养,横山初中在书画教师方面可谓“人才济济”。目前共有市书协理事2名,市美协理事1名,区书协理事5名,区美协理事6名,为这所农村初中书画特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书画教学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赛事、有评价,使学校的书画教学质量年年有进步,优秀学生层出不穷。”刘中勇说。
学生兴趣如何激发?教学成果如何评价?
在开展书画教育过程中,很多学校都苦于没有教材、缺乏兴趣、难以评价等问题。横山初中也遭遇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横山初中把书画特色教学纳入科研促教的轨道。书画组教师在书画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适合学生实际的书画校本教材,满足书画特色教学的要求。
除了在美术课教学中增加书画内容外,该校每个班每周还安排了一节书画特色教学课,普及书画基础知识。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书画文学社”,经常举办“书画沙龙”。
张孟军除了教书法,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一个班的语文。他说:“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没啥事,就会感到无聊,偷偷跑去上网玩游戏。现在有了书画室,有五六十位学生兴趣很浓,课余时间都喜欢到这里来练字。”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横山初中每年定期举办书画作品展览和比赛,展赛结合,以赛促练。优秀书画作品评选、硬笔书画大赛、现场书画比赛、师生毛笔书画作品展、手抄报作品展和课堂作业展等,一茬接一茬不断线。五四青年节,举行“超越梦想”书画展;国庆节,举办百人“百米画卷”活动;元旦节,千人师生现场书画迎新年;春节,感恩父母画张画……此外,横山初中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教室、寝室文化评比活动,让学生自己书写座右铭、标语,办黑板报、墙报……
横山初中借助比赛、展评等活动形式,不仅达到了评价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到新春来临之际,张孟军都要组织师生到横山场镇开展书写春联、免费送春联活动。“今年1月5日,我们一共送出了400多副春联,学生特别高兴。这既展现了学生学习书画的价值,又惠及了当地群众,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 张孟军说。
横山初中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师生书画作品拍成照片传到网上,与书画名家交流互动。中国书画院著名书画家张羽翔、赵熙文在博客中看到该校学生的书画作品后,给予了远程指导和高度评价。
据刘中勇介绍,近几年来,横山初中师生380余人次参加各级书画作品大赛, 176人次获奖。学校先后荣获“安居区书画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安居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第六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本文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记者述评
书法教育应克服“等靠要”思想
自2011年8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以来,书法教育上升到了越来越高的地位。近段时间,我和同事采访了各地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情况,发现很多校长苦于缺乏师资、难以评价等困难,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
先说师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喜欢练字的比较多,学生也多,书法教育氛围很浓。特别是中师毕业生,大多数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钢笔字。但近些年,已经很少听说在书法上有兴趣和专长的老师了。
缺乏书法专业师资,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问题,学校只有积极应对,没必要一味地抱怨。事实上,那些在书法教育上搞出特色的学校,从一开始也缺乏专业教师,也属于白手起家。应对之策无非就是想办法调动普通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有兴趣、有专长的兼职书法教师。
再说评价。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书法教育既然开设了课程,就得有考试。但是,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是一门艺术,肯定不宜具体打分,谁能判定86分一定比85分更好呢?对书法教育的评价不能片面地理解成“考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法教育可以自由发挥,完全不用评价。评价的目的无非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检验教学成果,而且前者比后者更重要。我们采访的书法特色学校无一例外地都大范围、经常性地开展书法比赛和展览活动,有的还通过“送春联下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蓬溪县下河小学大门口的校牌每年都会更换一次。校长刘红梅告诉我:“蓬溪是书法之乡,但我们学校的校牌并非出于名家之手,而是请每年获得毛笔书法大赛特等奖的学生来写。最近4年,我们每年举行一次隆重的换校牌仪式,学生非常积极踊跃。”难道这不是一种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的创意之举吗?
缺乏教师、场地不够、没有教材、难以评价等等,对于畏惧改革的校长来说,这些都是阻碍书法教育推行的绊脚石。但对于有魄力的校长来说,这些都不过是“小菜一碟”。
书法教育就像其他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一样,不可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后才推行。校长只能在积极的探索中,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积累经验,破浪前行。 |
相关书画新闻:
书法之乡 书画教育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