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革新要从三大要素做起 发布时间:2012-03-01 阅读次数:1046次
专家观点
“传统”永远不是今天的“难题”
中国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中国艺术着重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和缓慢的内质变化
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是最具挑战性的议题,可能需要几代中国艺术家们的努力,才能形成一个更自信的局面
“传统和现代”其实只是表明一个时间关系,与先进或落后、东方或西方没有关系
按照中国的传统计龄方式,出生于1933年的袁运甫,今年已经迈入耄耋之年。从194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到今天被誉为中国现代公共艺术的主要奠基人,袁运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与当代中国绘画60多年来的变迁和发展紧紧相连。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袁运甫的记忆与感受能够提供一个非凡的角度,让人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当代中国绘画曾经走过怎样的历程。
要真正熟悉当下,首先要了解历史,现实是在无数个历史细节的共同推动下形成的。本报对袁运甫的独家专访也从关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开始。
建国后,美术观念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中国艺术与中国历史、社会、现实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创新、传统、观念、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带动我们以全球的视野来面对艺术的新问题
谈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观念的变革时,袁运甫将它总结为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他说,1949年后,有两种看法渐渐成为主流:一是西方绘画形式;二是认为艺术就是为社会政治服务。 “西方绘画形式被认为是对社会更有用的艺术,因此,当时形成了所谓"油(油画)老大"的格局。古典、写实的油画艺术有情节,有故事,比较轻易被大众理解。另外,油画来自欧洲,代表着新思想、新观念,大多作为艺术家的知识分子就更轻易投入其中。 ”而袁运甫自己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整个学艺过程中,也非凡着迷地学习西方绘画的经验和方法。“我非凡喜欢印象主义阶段的欧洲绘画,尽管当时印象派并不为国内的绘画主流所关注,甚至还经常被冠以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而被批判。 ”
这一时期的另一主流观念是艺术的政治化。袁运甫回忆说:“从当时来看,艺术反映现代政治的历史观和革命精神,是它的第一要务。这一思路一直发展到"文革"达到极致。在这点上我没有盲从。 ”袁运甫在学习阶段碰到许多好老师,他受益匪浅。 “像张光宇、张仃、庞薰、雷圭元、卫天霖、董希文等,他们的言传身教惠及我的一生。当时他们不能言说的真实想法,是要从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摆脱简单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轨道,主张向现代西方学习,向古老的中国传统学习,向生动的近、现代民间艺术学习。这一思路在日后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中逐渐明晰起来,形成了以工艺美院为主导的学术主张和观点。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十年中,这种
主张一直被称为第三条道
路的"边缘"主张,在中国艺术界形成了一股"暗流",我也是这"暗流"中的一分子。 ”
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思想意识发生急剧变化。当时的袁运甫已经在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多年,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他的创作生涯也迎来新的机遇。 1979年10月,袁运甫参与创作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顺利完成,成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为中国现代壁画艺术拉开了复兴的序幕。他说:“从"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复兴运动"到"85艺术运动",中国艺术从千人一面和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形成了以反思、叛逆、求新、思变为特征的艺术潮流。虽然这一历史过程是短暂的,却非常重要,它为我们今天的艺术繁荣做了有益的预备。 ”
而谈到最近 20年来的艺术,袁运甫评价其为中国艺术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 “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反思中国艺术与中国历史、社会、现实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文化的未来形态是大一统的吗?创新、传统、观念、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带动我们以全球的视野来面对艺术的新问题。我想这是我们经历了百年文化沧桑所得到的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今天,这亦成为我们苦难民族的优势资源。 ”
中国的艺术传统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艺术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的确需要革新,不过,传统永远不是今天的“难题”……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是最具挑战性的议题,可能需要几代中国艺术家们的努力,才能形成一个更自信的局面
反思,是在时代前进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思想回顾和思想批判。唯有这样的回顾和批判,才能够真正总结经验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动力。袁运甫虽已近 80高龄,但仍在对当下中国绘画所面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谈到“传统”问题,他说,“传统”永远不是今天的“难题”。
“中国的艺术传统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首先,中国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或以客观对象的真实性为参照的艺术。中国艺术着重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和缓慢的内质变化。这种借景喻情,安闲,形同修行般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最斯文、婉约、神秘、深邃的东方艺术。这与我们绵延千年的文明史一脉相承。 ”袁运甫认同艺术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的确需要革新,不过,他却并没有将传统视为难题。 “传统永远不是我们今天的"难题"。近现代诸多大家如: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等先生,均在中国画的变革这一问题上走出了重要的步伐。他们从表现内容、构图、光感、笔墨等各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
袁运甫本人也进行了许多尝试。 “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水墨画创新研究。先从绘画的主题上入手,来变革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内容。曾尝试以中国传统重彩画与色彩写生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来诠释对中国画的当代理解。这一阶段的作品,有《母子》、《三姐妹》、《交谈》等。 ”
1973年,他为新北京饭店创作了门厅巨幅壁画 《长江万里图》。 “虽然这幅壁画最后因其他原因未能落成,但是,我尝试以中国山水长卷画的基本格局为基础,用早期中国绘画的青绿山水、浓墨重彩做导引,将现实生活的城市、乡村、工厂等景观融入其间,兼用传统多点透视与西方中心透视为观象,力图成就传统中国山水长卷画的现代性演进。 ”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强调中国画的创作要贴近现实生活。因此,自己以平日的写生为基础,创作了如 《玉兰花开》、《黄角树》等一大批彩墨画作。“这些作品企图拓展水墨画创作的传统领域,表现出彩与墨交融,工与写相合的新境界,尝试水墨画的现代化转换。 ”
“而从1990年至今,我的作品则更强调水墨与现代色彩的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西方艺术的融合。这一阶段的作品包括:《幽香》、《朱荷碧盖》、《窗前盆花》、《青绿荷塘》、《金碧大荷塘》等,都体现出了我的尝试。 ”袁运甫认为,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是最具挑战性的议题,可能需要几代中国艺术家们的努力,才能形成一个更自信的局面。
“艺术从生活中来”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现代中国画不应该回避现代色彩学的魅力……中国画在体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宽度上要有突破,不能脱离现实,只顾怀古
在超过60年的创作经历积累下,袁运甫对中国画的革新有较为系统的思考,他提出了三大要素。
首先要明确 “艺术从生活中来”不仅仅是一个概念。 “它需要艺术家真正地走进社会,去体验、发现新事物、新景观,从中获取新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力。”第二点是现代中国画不应该回避现代色彩学的魅力,“色彩可以丰富和提升黑白世界的表现力”。而第三个要素是中国画在体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宽度上要有突破,“不能脱离现实,只顾怀古,要从辉煌的历史中走出来。 ”
袁运甫坦言,自己一直抱持这样的观点:文化艺术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老子天下第一"是没有前途的。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对比,甚至对抗,是促进我们走向大文化的通途。只要我们立足本土,包容平和,必能做到"有容乃大",走出一片新的文化天地。 ”
“传统和现代”其实只是表明一个时间关系,与先进或落后、东方或西方没有关系……“和而不同”就是今天在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大形势中,保持各自历史与现实价值观的审美意识
因此,袁运甫曾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出文化要有“和而不同”的思想,“今天在文化上谈 "和而不同",主要是针对大的、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和谐与独立的思想。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我们长期处于文化弱势地位,不过,提出"和而不同"又表现出我们今天文化观上的相对成熟与自信。 ”
在他看来,“传统和现代”其实只是表明一个时间关系,与先进或落后、东方或西方没有关系。“具体来讲,"和而不同"是文化普遍价值观与文化独立意识的辩证统一。反映在艺术上,就是今天在中西艺术交流、融合的大形势中,保持各自历史与现实价值观的审美意识。 ”
【名家介绍】
袁运甫 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9年入杭州国立艺专学习, 1956年入中心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学生时代直接获闻名艺术家林风眠、倪贻德、吴大羽、关良、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庞薰、雷圭元、张光宇、张仃、董希文、卫天霖等教授的指导和影响。在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与西方艺术两大系统的比较研究中,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认知。先后完成了各类大型壁画、环境雕塑、景观等公共艺术作品。包括:北京太庙国家礼器《中华和钟》、人民大会堂壁画 《千里江山图》、全国政协壁画《晨曦》、中华世纪坛大厅壁画 《中华千秋颂》与环境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 《巴山蜀水》、《万里长城》等。
【美术事件回顾】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复兴运动 1979年 9月26日,《哪咤闹海》(张仃)、《巴山蜀水》(袁运甫)、《科学的春天》(肖惠祥)等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气势恢弘,且富于民族特色和现代感的大型壁画群在首都国际机场落成,为中国现代壁画艺术的复兴拉开了序幕。
在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当代壁画创作的热潮即刻涌起,如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增开了壁画专业或壁画课程,北京、湖北、山东、辽宁、陕西、黑龙江等省市开展了壁画创作活动。
20世纪80年代前期,全国迅速形成了一个壁画创作的繁荣局面。 1984年,壁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被列为“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单项展出,壁画亦因此第一次成为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组成部分。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复兴运动为中国现代壁画确立了迥异于历史的时代形象。 |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