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专家观点:中国画革新要从三大要素做起
发布时间:2012-02-15 阅读次数:1367次

  专家观点

  “传统”永远不是今天的“难题”

  中国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中国艺术着重表现书画家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和缓慢的内质变化

  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是最具挑战性的议题,可能需要几代中国书画家们的努力,才能形成一个更自信的局面

  “传统和现代”其实只是表明一个时间关系,与先进或落后、东方或西方没有关系

  按照中国的传统计龄方式,出生于1933年的袁运甫,今年已经迈入耄耋之年。从194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到今天被誉为中国现代公共艺术的主要奠基人,袁运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与当代中国绘画60多年来的变迁和发展紧紧相连。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袁运甫的记忆与感受能够提供一个非凡的角度,让人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当代中国绘画曾经走过怎样的历程。

  要真正熟悉当下,首先要了解历史,现实是在无数个历史细节的共同推动下形成的。本报对袁运甫的独家专访也从关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开始。

  建国后,美术观念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思……中国艺术与中国历史、社会、现实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创新、传统、观念、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带动我们以全球的视野来面对艺术的新问题

  谈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观念的变革时,袁运甫将它总结为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他说,1949年后,有两种看法渐渐成为主流:一是西方绘画形式;二是认为艺术就是为社会政治服务。 “西方绘画形式被认为是对社会更有用的艺术,因此,当时形成了所谓‘油老大’的格局。古典、写实的油画艺术有情节,有故事,比较轻易被大众理解。另外,油画来自欧洲,代表着新思想、新观念,大多作为书画家的知识分子就更轻易投入其中。 ”而袁运甫自己在上世纪50年代的整个学艺过程中,也非凡着迷地学习西方绘画的经验和方法。“我非凡喜欢印象主义阶段的欧洲绘画,尽管当时印象派并不为国内的绘画主流所关注,甚至还经常被冠以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而被批判。 ”

  这一时期的另一主流观念是艺术的政治化。袁运甫回忆说:“从当时来看,艺术反映现代政治的历史观和革命精神,是它的第一要务。这一思路一直发展到‘文革’达到极致。在这点上我没有盲从。 ”袁运甫在学习阶段碰到许多好老师,他受益匪浅。 “像张光宇、张仃、庞薰?、雷圭元、卫天霖、董希文等,他们的言传身教惠及我的一生。当时他们不能言说的真实想法,是要从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摆脱简单的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轨道,主张向现代西方学习,向古老的中国传统学习,向生动的近、现代民间艺术学习。这一思路在日后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中逐渐明晰起来,形成了以工艺美院为主导的学术主张和观点。改革开放以前的几十年中,这种

  主张一直被称为第三条道

  路的‘边缘’主张,在中国艺术界形成了一股‘暗流’,我也是这‘暗流’中的一分子。 ”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372990608215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