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记衡水市青年内画艺术家凡青
发布时间:2012-02-14 阅读次数:1601次

   李凡青,1979年生于河北省南宫市。自幼酷爱绘画,1996年开始研习国画。1998年,在习三内画艺术院学习内画,在此期间幸得内画泰斗王习三大师亲自指点,并受到诸多内画名家指导,作品日渐成熟。先后拜内画名家苏凤翼、王百川两位先生为师。
       作品以花鸟画为主,尤擅长描绘江南风情。其作品的意象以点线、墨色构成,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层次氤氲中,以工带写,以淡雅之色,清逸之笔,追求的是“信手拈来自有神”。在作画过程中,其能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对自然界一花一草、一山一树的眷念和喜爱之情,呈现的是江南雅秀润泽的诗性之美。而这种充盈的诗性正是他水墨世界中那一泓清逸之气,它既是人格的品位,也是精神生命所达到的境界。
       现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员,冀派内画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池塘小影》《雨后荷塘》《观蝶》《老屋新趣》等。作品入选《冀派内画精品赏析》、《中国收藏》、《内画艺术》、《文化视界》等书刊。

       开风气之先自成艺术一格  绘内画新貌肩负传承使命

       内画,是把鼻烟壶独特的造型艺术与传统的书画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寸厘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使鼻烟壶工艺达到精美绝伦的水平,被世界称为“中国一绝,鬼斧神工”的艺术。
       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兴起,内画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回望这并不久远的历程,所涌现的两次艺术发展高峰,最为引人瞩目。一次是清末民国初期,以涌现出中国内画艺术四大名家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丁二仲为标志。一次就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诞生于北京的京派,河北衡水的冀派,山东淄博的鲁派,广东汕头的粤派这四大流派为标志,涌现出了王习三、刘守本、李克昌、张广庆、吴松龄等为代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把中国独有的内画艺术推及到一个历史新高度。
       当代内画艺术的日趋成熟,是与一批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艺术大师涌现为标志。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亚太手工艺大师”,被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授予“内画泰斗”,冀派内画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先生,也从而被公认为推动中国内画艺术再次复兴的灵魂人物。他自创了金属杆勾毛笔——“习三弯勾笔”,笔杆的弯直,可根据创作需要而改变,这种笔也成为冀派的特征性工具。王习三先生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他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内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王习三先生为提高内画人物表现力,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经反复实验,他发明了内画油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2003年开始,在父亲王习三先生大力支持下,冀派内画艺术杰出传承人王自勇建成了世界上首家以中国鼻烟壶为主题的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内画艺术重新由民间回归到文化殿堂中来。借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东风,王习三、王自勇父子又先后在石家庄建成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在北京建成中国鼻烟壶&紫砂壶博物馆,内画艺术在当代大放异彩,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贵艺术品。
       1979年生于邢台南宫市的凡青,从1998年进入习三内画艺术院开始研习内画,在此期间幸得王习三大师亲自指点,和诸多内画名家指导,作品日渐成熟。凡青先后拜王习三先生的亲传弟子、内画名家苏凤翼和王百川两位先生为师,开始了他的内画艺术之旅。

       开风气之先  大力倡导并推动内画的艺术化进程

       手工艺不应只停于手,更应该从心里有话要说,有感而发,把工艺向一种文化,向一种人文精神方向提升定位。也就是说,文化是工艺美术内涵的支撑点。
       伴随着内画艺术专业文博设施的陆续投用,走向审美的内画艺术开始由“工艺”向“审美”转型。它强调内画艺术和艺术家的本体地位,强调审美,强调内画艺术的自身规律,强调内画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强调艺术家的精英主义地位。它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它可以摆脱社会、历史、意义而独立地存在。也就是说,艺术的内画是强调审美的,一件内画作品除了外在的材质、壶型作为衡量一件作品优劣的两要素外,内在的意境美感,必然构筑着一件内画作品品位层次的高低。
       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从去年开始,凡青作为重要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大力倡导内画艺术由“工艺”向“审美”转型。他与雨农、纪华、小泉、世甲这几位年富力强的内画艺术家一道,大张旗鼓地弘扬内画艺术化,自觉肩负使命。虽说大家也都是拖家带口,完全靠自绘内画谋生,但对艺术理想的坚守,让他们甘之如饴。他们先后在衡水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在省会石家庄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以《转型:当代内画艺术由技而艺的嬗变之道》为题,举办专题展览。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先生亲自担纲学术主持,并亲自为开幕式剪彩。新华社、中新社、河北电视台、长城网、《燕赵都市报》等中央、省级媒体给予重点报道,国内40余家媒体纷纷给予转载,一时间,内画艺术转型成为热议的话题。
       凡青介绍说,从《易》开始,中国古代传统中是道器并举,形而上与形而下作为哲学的概念而相互依存。内画对于内画艺术家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探讨,而是由技进乎艺,是艺术家们对生命的内省,是他们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说起倡导内画艺术化,凡青认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内画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国画、油画的技法后,艺术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技艺超出常规创作难度、以反向作画的神秘而被人乐道的内画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技的标榜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内画在社会中的功能中开始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艺术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艺术的途径实现和保存社会对于自身的记忆。凡青体悟到,越是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对于恬淡美好心灵的渴求就愈加迫切。当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度的物欲带来了人们心灵的空虚。因此,当代艺术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唤醒人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记忆、拒斥麻木,让人们在艺术中用诗画统一、主客互融的审美升华中消解虚妄,享受崇高。“艺术乃智慧的事情。”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决定其归属的唯一尺度。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凡青多年来坚持用内画艺术语言,用执著的信念,诠释内画艺术技艺嬗变的转型之道,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国家文化类核心期刊《文化视界》在2011年12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重点推介了凡青内画艺术探索。

       绘内画新貌  鲜明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收藏家青睐

       明朝文学家、书论家赵宦光有言:“入门正,骨始生;师友直,学始立。”在习三内画艺术院开始自己的内画艺术之旅,凡青的艺道具备了良好的基点。在创作中,他把内画花鸟艺术作为主攻方向,苦心孤诣,数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开始在内画艺术界崭露头角。
       凡青擅长描绘江南风情。他的花鸟画,意象以点线、墨色构成,在强调线的韵律节奏、墨色的层次氤氲中,以工带写,以淡雅之色,清逸之笔,追求的是“信手拈来自有神”,并赋予了物象一种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使人得以感受其画作中挥洒胸中逸气的瞬间,又为其画中弥漫着的气骨和修为所折服。王习三先生评介说,凡青在内画方寸天地间,运笔行止合度,不激不厉,不枝不蔓,却又笔笔呼应,顾盼有情。他用墨喜和润,用笔取含蓄,故其笔墨清婉多姿,温润可人,其文人书卷气溢于画面之间,谦谦君子丰富跃然其上。
       众所周知,在中国画范畴里,花鸟画的创作是最艰难的一个领域。这种艰难不仅仅表现在要形似生动,更重要的是笔法、笔墨、格趣和变形。花鸟画的创作完全依赖画家借喻象征的本领及对笔墨、格调和趣味的把控与独创。为此,凡青非常注重有机的笔墨情结,例如笔墨之间的关联、应接、对照、互动、承合等。他有意在整体构图中,注重通过笔线和墨色的组合运用,笔承墨接,平铺直入,随机生发出粗细、长短、浓淡、疏密、枯湿等穿插和变化,营造了其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节奏韵律。在这里,自然界的平凡物象已经被凡青取舍、加工、提炼和升华,转化成他笔下诗化了的独立精神空间。苏轼在谈到艺术见地时指出:“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凡青借自然物象与人的精神同构来表现他的审美理想。凡青始终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他虽不像出世者那样不食人间烟火,但也能够远离入世的喧嚣。他深知“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妙合天趣,自是人生一乐”,这使得他的艺术能摆脱功利目的纠缠,亦脱离了当下流行的浮躁病。因有这样一份艺术情怀,凡青的画意、画境是可以到古典诗词里去寻求的。中国人在面对自然万物时,都是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直看得山水草木花鸟都与自家性情相通相适,在相亲相近间充分体现人世的贞亲。凡青深谙此理,他在学习传统的画法中,用心向传统的生机和自然靠拢,因书卷修养而使自己的画面富有文气,得以在清新隽永的意境里,饱含着意蕴酣浓的情致。他的内画花鸟,都带着江南的气息,枝掀叶举间,带着自家的情怀。
       纵观凡青的艺术创作,其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仍具气魄。他的内画笔墨疏秀虚灵,勾、皴、点、撮各发并用,笔不虚发,墨不妄施,笔笔恰到艺术境界之妙处,从而在狭小的画面上,以巧妙的构思,缜密的经营和奔放的笔墨描绘出了自家眼中的江南风情。也许是偏爱清新娴雅,凡青笔下的江南风情空濛飘逸而有庄严之格,简淡自然而有澄怀之相,故而其画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意蕴,笔毫水墨间尽得非俗之境地,于物欲浮飞中涵养着淡泊之闲情。米友仁说,“画乃心印”,只有物为心用,才能情景交融。凡青礼赞生命的质朴与平实,礼赞自然田园的野趣与生机,礼赞“人”的真诚、勤劳、淡泊、超逸的美德。源于此,他的画作,松动雅静、清新雅致,洗去浮华,于浓郁中寓淡宕,于烂漫中见素朴,荡漾着一派温馨的气息,凝聚着一股深沉的功力,如白云,如清风,如轻歌,令人不由得进入他营造的诗禅之境。
       古人说:“得趣不在多,盆池泉石间,烟霞具足;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凡青在作画过程中能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对自然界一花一草、一山一树的眷念和喜爱之情,呈现的是江南雅秀润泽的诗性之美。而这种充盈的诗性正是他水墨世界中那一泓清逸之气,它既是人格的品位,也是精神生命所达到的境界。
       鲜明的艺术风格,凡青内画艺术创作进入了更多收藏家视野。《中国收藏》、旅游卫视等媒体,纷纷对于他的作品收藏给予关注。央视网艺术台《艺术大讲堂》制片主任、“CCTV中国影响力——文化中国艺术家沙龙”特邀评论家、文化中国网《泽民说画》专栏特邀评论家姚泽民先生介绍说,凡青内画艺术作品极具收藏潜力,得到收藏家青睐自然在情理之中!

       肩负新使命  为光大内画艺术传承贡献更多力量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明确了方向。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着很多优势和良好机遇。为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挥衡水文化特色优势,准确把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惠民、悦民、富民,成为我市的战略选择。
       东方风来满眼春。凡青为此深受鼓舞,努力在艺术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凡青说,各种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结构与人的生存状态发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变化。为此,在内画艺术创作中,要实现观念上的改变,就要用一件件的内画艺术精品,让世人重新认识内画艺术的艺术之美,从而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一份精神动力。凡青说,越是世事纷扰越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通过读书以补艺,写字作画以养气,为更多年轻内画艺术家带个好头!
       “扑去俗尘三斗,举首天外之想。”冀派内画如今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历史赋予冀派内画这一伟大的民族艺术既要继承而又必须发展的使命,有继承才有发展,发展了就是最好的继承。凡青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远,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独有的偏爱与执著的追求,命运让他能够以他人所难以替代的风格特色弘扬着内画艺术
       我相信,他必将有着光明而美好的艺术未来!(撰文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冀派内画协会副主席)

 

 

来源:衡水日报

相关书画新闻: 内画艺术  凡青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92854976654053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