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山东,不知打啥时开始,未婚儿媳第一次去见未来的婆婆时,婆婆要拿“见面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有报载:一大款婆婆一下给了未婚儿媳七千多万元。这种“乡俗”竟也悄悄进入了书画界:学生去拜见老师要交5万元,而且一年只能见一面。
我老家有个年近六旬的老画家,是画花鸟的,画了几十年,画得也不错,但市场不是很好,原因是他名气太小。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光有气,而没有名。”一日,他从报上偶见一则广告:某某著名画家在北京办“花鸟高研班”、“研修班”。他想:这个办班的画家不过是个著名大忽悠,画画得还不如我,跟他学不会有出息。他看不起他,也不愿去跟这样的人学艺。但是他又想,这个人虽说画艺不佳,但名气大,会忽悠,即便不学他的艺,沾沾他的名气,学学忽悠本事也不错。现在的市场是名人的市场,不是名人,给名人当弟子也行。于是他咬咬牙,把八年来攒下的五万元钱拿出来当学费进京拜师。他怀揣着美好的憧憬进京加入了“高研班”。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交完学费后一直没见过老师,更别提听他老人家讲课了,直到该班结业才见了老师一面。据说,他还是幸运的,因为有的同学自始至终都没见过老师!
他在北京浪迹了一年,钱没少花,又顺着原路回到老家。不过,他终于可以在名片上印上“著名画家某某入室弟子”的名头了。可这个名头并没有使他的市场有所好转,他后悔莫及。
拜师学艺是应该的,但是,跟谁学、能不能学到真本领很关键。像这位老师,不过是个“美丽的传说”———送去5万元只得见其一面,能跟他学到什么呢?作为教师,办班课徒是正常的,中国的老师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美德。可这位老师也太损了,你不给人家“传道,授业,解惑”也就罢了,居然连面也不给人家见,不见面、不授课,凭什么收人家五万元“学费”呢?这种行为根本与骗子无异嘛!
时下,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书画“高研班”、“研修班”、“普及班”如雨后春笋,林林总总,其中确实有货真价实的,但也不乏滥竽充数、伺机骗钱的。笔者在此奉劝做着各样发财梦的书画作者,要想入“班”修行,千万擦亮眼睛,放平心态,入对了门,否则破财不说,还会遗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