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今年秋季将启用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其中,语文科目增加了毛笔字的要求,推荐背诵的古诗文优秀篇目比旧课标增加了20篇,对小学低年级会写汉字的要求则有所降低。
“课程标准是应用性的政策文件。语文新课标的发布是向社会公布了这样一种信号,即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柯政博士评价道。
重拾毛笔体味书法之美
教育部公布的语文新课标对三至九年级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规定:三到四年级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教育部此前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
“台湾小朋友们都会用文房四宝,在课上自己磨墨、练字。”一位在京台湾媒体人提及1997年在台湾上的书法课时印象深刻,“新课标规定了对毛笔字的要求,很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
珊珊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刚开始学习写字。对于新增的书法课要求,珊珊妈妈表示支持:“电子化代替了手写,会写字、写好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传统文化是需要弘扬的,练习毛笔字很有好处。”珊珊妈妈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鼓励,“孩子说练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不能给刚会写字的孩子太多打击。”
此外,新课标提倡优美的书写,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练习。“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有专家表示,在小学和初中生中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靠搞运动、走形式,这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细无声。值得注意的是,书法课的回归会受到师资水平和课时安排的制约。
推荐背诵古诗文篇目增加
新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包括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朱熹的《观书有感》等篇目;初中阶段则增加了14篇古诗文,既有汉乐府名篇《十五从军征》,也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唐诗,还有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等古文佳作。
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并推荐了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涵盖童话、寓言、小说等。除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岩》、《简·爱》等中外作品也在名单之列。
青岛市大学路小学语文教师王亚和对阅读量的扩充举双手赞成。“不过,不要硬性规定非得背诵哪些篇目。学生真正喜欢这些篇目的话,他自己就去背了。这就看篇目选择的功底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了。”
柯政读博士时的室友是香港人,读的是物理专业,这位室友给柯政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文史修养。“没想到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文史素养那么高,空闲的时候会去看《资治通鉴》。”柯政认为,“文史素养的养成需要时间,新课标的改变,是在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看待传统文化。”
评价标准更加多元
新课标中,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总数并没有减少,但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有所降低。根据新课标,一、二年级学生应会写800字,而老课标要求会写800到1000字;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老课标要求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减少了20%。有语文专家表示,减少的都是较少使用的生僻字,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将更加多元化。
珊珊妈妈对此改变表示欢迎:“幼儿期及三年级以前的教育应以素质教育、自我保护、生存能力为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会认字、考奥数、学英文。”珊珊妈妈说,家长们更期待能够逐渐改变仅仅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好坏的应试教育体制。
常州外国语学校居老师表示:“新课标出台之后,我们的考试制度、评价制度是不是能随之改变,能否摒弃老观念。这些都是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更期待课标修改后相应改动的教科书的出版,希望编者们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标,拿出更规范、更有新意但不失传统的教本来。”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