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创作中追求诗的意境 发布时间:2012-02-01 阅读次数:1376次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谢云书法艺术研讨会”近日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会议厅举行。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致信祝贺。中国书协顾问刘艺、林岫,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王家新,一批在京的闻名学者、书法家、评论家、书画家以及新闻媒体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书协党组书记赵长青主持,他在讲话中说,谢云是当代知名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组织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谢云潜心书法创作和从事书法组织工作,为书法艺术的提高与书法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取得了成绩。
谢云在专家研讨开始之前发言说到,这次研讨会对他来说是美好与梦想同行。他首先感谢中国书协、中国博物馆在他捐献作品后举行谢云书法艺术研讨会。他认为,更多书家会将自己作品,呈献到国家博物馆的文明大世界,颂唱中华翰墨千秋。
与会的闻名学者、评论家、书画家围绕谢云的艺术人生、书法艺术探索、诗意般的艺术追求三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认为,谢云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坚持书法艺术的正确方向,在开展学术研究、书法展览、繁荣创作、团结专家、培养新生力量和书协的组织建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书法出版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发展了书法事业。谢云在2007年,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书法作品68幅,同年,捐赠母校平阳中学书法作品108幅。谢云还多次在中国书协组织的抗震救灾活动中捐赠作品。捐赠义举充分体现了谢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奉献精神。谢云作品最先入选第二届全国书法展,后于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此后,谢云亦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书法展览,受到广泛好评。谢云的书法作品纵情恣性,无斧凿痕,无做作气,在古拙之中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他熔篆、草于一炉,线条苍劲,结体自由,这与他的人品、气质、心态有关,他认为自己的书法与传统是“若即若离”,但始终离不开汉字。在他看来,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体现。书法的发展,不能离开书法的本体。书法艺术的构成美和无尽的表现力之所以被国际认同,是因为民族精神在汉字书法的交流中得到了体现与振奋。谢云先生是一位天真烂漫的诗人。在诗的海洋中,自然对心灵的指引获得了新的领悟。在他的画作中,他吸收运用诗的精神和书法的线条美,以韵律作为画的形质追求,有了如禅宗顿悟般地生动表现力。谢云的书法是其诗文的最佳载体。书法是线条的诗、无声的诗。谢云在书法创作中追求诗的意境,追求诗的激情与线条激情的融合。他在书法世界中感悟到一种生存聪明和价值,他对书法艺术追求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赵长青在学术总结中说,谢云五、六十年代下放广西,于南宁、桂林的邕漓二江之畔长期从事人文学科的出版工作,后于九十年代北上,期间创建线装书局,出版线装影印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传誉书坛,并获新闻出版署三十年出版荣誉称号。谢云是书界较早对“书法现代化”展开思考和探求的学者。比如,在形式美如何在书法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西方的绘画表现能否应用到书法中来等方面,谢云都做出了积极探索。另外,在书法的实用功能降低、艺术审美功能突显的当代社会,书法成为人们寄托自己情感的载体,谢云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力求在传统技术表现手法中融入现代的、科技的情感,新出版的作品集中部分作品也表现出这样的尝试。谢云先生善篆书,尤善草篆与鸟虫篆,而“篆尚婉而通”,通天地,通古今,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特有的“天人合一观”相契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对谢云最真实的艺术写照,他坚持在创造中前行的执着精神令我们感动。(雅昌艺术网专稿) |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