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书法练成记
妈妈:张燕
儿子十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性格内敛,善于观察,话语不多,内心强大,这也许与四年来练习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记得还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乌市青少年宫,当我们在众多的学习班中难以选择时,平时喜欢观察的儿子在书法和国画作品前停下脚步,识字不多的他问:“这个字是什么字?是什么意思?”面对着各种书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着儿子,原来想让他上演讲班锻炼胆量的我改变了初衷,尊重孩子的想法,兴趣就是源动力,在征求了儿子的意见后,我们参加了少儿书法班,从此叩开了书法艺术的大门。
但学习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从握笔姿势,从字的简单笔画,从写字的习惯开始,老师告诉每个孩子:“字如其人,习字者最基本的就是诚实做人,规矩写字。”每天的练习是枯燥的,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练习都不能间断。
一步一步,儿子从最简单的笔画,横、竖、撇、捺到可以写出简单的汉字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自从开始学习书法,我便成了儿子的“书童”,爱人则是儿子最忠实的观众,一篇作品写成,爱人总是竖起大拇指大加赞赏。
可是有一天,儿子告诉我:“我在学校上计算机课,电脑里有各种各样的字,想要什么样的字电脑都能打出来,真是太神奇了,我学的楷书也有,以后再也不用写毛笔字了。”我知道孩子内心深处是对练习书法的目的产生了质疑,我拉起孩子的手,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儿子,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任何方式也替代不了的,我们学习它不止是为了写出一手潇洒的好字,更是要体会习字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髓。”儿子眨眨眼睛,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随着书法学习的不断深入,从文字联系到了历史、从历史中又看到很多书法大师们的人格魅力,从他们学习书法的历程中看到了他们的坚持。为了让儿子增加对书法的具象认识,2011年的国庆,我们踏上了去西安的火车,此行的目的地就是:用石头谱写人类文化史册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西安碑林。
当我们进入碑林的那一刻,立刻被一种神圣包围,这里的每一个藏品都是我们历史的见证,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静静地被安放在这里。看着一件件精美的石刻,在赞叹和诚服的同时感到无比自豪。
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来到了儿子每天习练的碑帖颜勤礼碑的面前,一面听着颜真卿学习书法时坚持不懈和为官后的刚正不阿的故事,一面用手触摸这块石碑,更深一步地认识了学习书法的不易。当看完制作书法拓片的全部过程,儿子更是聚精会神,在拓片师傅操作台旁一探究竟。从西安归来后,对学习书法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比赛也结识了很多书法爱好者。2011年6月在乌市少工委组织的少儿书画大赛取得了二等奖;8月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少儿科艺大赛,和伙伴们一起为新疆代表团取得了特等奖,为新疆区争得了荣誉;在学校纪念一二﹒九活动中,儿子以一篇“铭记历史、爱我中华”书法作品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儿子在成长,我们也在和他一起成长,从对书法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多方位关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书法的内涵和意义。希望书法伴随儿子的一生,让他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乌鲁木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