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李明,是在郑州火车站。
我上电梯的时候,抬头朝上,便见一幅气势雄浑的巨幅国画冲着电梯昂然地立在墙上,当时不知道是谁画的,只见画名题款的四个字很坚强:《大河朝晖》,已然是张海先生的,下面的字小了一些,而且是张海先生的草隶,仔细看上去,才知国画作者是李明。
我想,张海先生能为题款的人,一定是画界长者!于是,我站在穿梭的人流中,欣赏这幅作品。
画面上是巍然屹立的大山,山下是滔滔流淌的长河,山显坚不可摧之象,水生摧枯拉朽之势,山之坚由骨而主,水之势因气而行,山上几排树,以柔衬刚,水面一轮日,为山水添晖。常人以为,日应大红,灿灿然光芒万丈,李明却取中庸,将日设为绛色,升于水面,不张不扬,而且普照于山河,浅浅绛色闪烁与山岗水波,给人以山虽高大而温和,水虽宽阔却柔暖的感觉。山脚处有暗影,由黑色铺设,深浅渐变,突显山的冷峻根本。笔墨中透出汉的骨气,宋的笔墨,元的气韵,却又融合了今人对幸福安康的追求,一幅画贯通古今,自然应是学富五车的泰斗。
我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二楼想象,画家应有一双飘筋的手背,干枯若树枝的手指,挥笔弄墨,提地抚天,写大美于纸上。
那时候我在三门峡日报任职,新闻工作如履薄冰的性质,让我几小时后就投入工作,而未来得及打听给了我以美的享受的李明为何许人也。
没想到几个月后,河南省报业美术工作年会在三门峡举办。时已深秋,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临三门峡湿地,如仙的身影盘旋于天,嬉戏于水。全省报界的美术工作者踏着白天鹅如歌的鸣叫声,相聚于三门峡大鹏国际酒店。大河报总编辑王继兴先生一一给我介绍着来自全省各报的画家,介绍到李明时,我不禁讶然,他竟然不是须发飘飘的老者,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头发浓密若墨,脸色红润如丹,眼镜片后面的眸子,明亮而谦和,我作为会议承办方,自然是随着继兴先生的介绍一一和大家握手,到李明跟前,当然不能驻足,但在转瞬之间,我想到了苏东坡描写周瑜的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会议,在采风、笔会和研讨会的时候,专心于采集每一个书画家的精神世界和手上技巧。研讨会上,李明的发言不长,也很低调,中心意思是说还是要师法古人,古代文人重气节,清静而纯粹,世界也不喧闹,所以不管书画,皆形成一个个高峰,在我们面前,已经形成群峰耸峙的局面,我们把他们用一生的求索而总结的心得学过来,再加上我们的体会,就会避免走歪路。 这次发言很短,我却记得很清,原因是,当时的书画大坛,流行破旧立新,呼号冲开古来所有书画法度,弄得字非字,画非画,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展中,竟然有人赤膊坐在墙前,一枪打开玻璃,谓之行为艺术。所以,我感到李明的发言,是豁开这些乌烟瘴气的一股清风。
之后我们到黄河北岸的永乐宫参观,此行给我印象的最深的,是李明的一跪。
那是在永乐宫的主殿三清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四百余平方米,画面上286个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给人气势不凡,场面浩大的视觉冲击力。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线条,有一条飘带,自上而下,一气呵成,流畅精美。在书画家们感慨唏嘘的时候,年轻的李明情不自禁,扑腾一声,朝着画跪下了,而且五体投地,虔诚地磕头。
很多书画界同仁都在讲师法古人,李明的师法在骨子里,古人的灵性已经体现在他笔下的高山流水、茂林修竹中,古人的情采已经浸洇在他的笔墨色彩里,他在用绘画与古人对话,于是就到了更高一个层面,从他的山石草木、小桥流水中,可以看到儒家的仁、道家的道、释家的空。所以,面对古人原作,他的崇敬之情自然不可遏制。
岁月荏苒,我已经在郑州供职数年,但李明拜画的镜头依然历历在目。这期间,李明获得了许多大奖,应邀赴中国香港、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瑞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和进行学术交流,河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办公大楼里,郑州火车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京京西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馆,都有李明创作的大型布置画。同时,李明的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联、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解放军画报社等单位收藏。在我办公的省文联三楼迎门大厅,就布置着李明的山水画《禅隐云山图》,这幅503 x 193厘米的作品,山以绿为主色,树以青为基调,于是,山有了生机,树有了华茂,云彩和水流,似乎兴味盎然地游走于山林,虽然笔墨中多处溢散着宋人古风,但却少了宋人禅画中的重要原则:色不压墨,李明可能会这样想,既然世间万物皆具佛性,青山绿水间自然就蕴涵着禅意。所以,李明的禅,是上了一个阶级的禅。
从郑州火车站的《大河朝晖》,到省文联三楼大厅的《禅隐云山图》,人走了多年,画上了数级,从笔墨走到生命,从生命走到灵魂。
前天与几位友人做新年聚,李明送我一本山水台历,封面题目为《李明·2012·山水画》下面有一句话让我怦然心动:
我们每一分钟的努力 都是为了你的到来
你是谁呢?你是我,是他,是所有欣赏或者浏览、翻阅他的画的人。
再看李明,比起我在三门峡见到的李明,脸上的红润少了,浓密的头发稀了,那些红润,那些英气,那些黑发,是生命,是青春,是时间,它们到哪里去了呢?
它们到了李明的画里,他们到了我们的眼睛里,它们微笑着在我们心里。
欣闻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中原气象•李明山水画汇报展”,时在小寒与大寒之间,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李明的画展必将给我们带来融融暖意!
我期待着。
(来源:青年导报网 郑彦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