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昨天,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自然的吟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花鸟画精品展”,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展。其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22件,市民可一睹陈淳的《辛夷花图》、张大千的《荷花图》等国宝级作品的真迹,而让扬州市民倍感亲切的是石涛以及“扬州八怪”的精品。
节日期间
一道文化盛宴
扬州博物馆馆长助理宗苏琴表示,这应该是该馆馆际交流展中名家最多、级别最高、系统性最强的展览,绝对是节日期间一道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
原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此次精选来扬展出的馆藏书画,明清及近现代的绘画精品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22件。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少与扬州有关的名家之作,皆以其各具特色的作品,精彩纷呈。
此外,近代大师的画作更是丰富多彩,张大千的《工笔描金牡丹图》,或淡雅,或热烈,画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功底尽显其中。两朵鲜红的牡丹在葱茏的绿叶衬映下,次第开放,两只彩蝶翩翩起舞,金色的线条勾勒出花和叶的边线,使整个画面显得金碧辉煌,更加重了牡丹的富贵气。
展出作品的前世今生一一展示
每幅作品除了介绍了款识、年代,此次展览还对重点作品做了重点解读,使参观者对作品的寓意、境界也有所了解。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负责该展览策划的
李晓松告诉记者,“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的《层雪锻香图》,就重点讲述了这幅作品是如何“问世”的。
清代画家高凤翰常以粗笔入画,奇逸纵恣,花卉亦奇逸得天趣。“高凤翰当时右手因病残疾,这幅画是他用左手挥洒,笔愈苍辣,所以他画的是老梅,老梅上发青枝,开花朵,这样,就表现出了他当时坚毅的信念和不屈的性格。”几根新枝挺然直上开着些许新梅,预示春的消息。狂放错落的草书题画诗,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充实。
因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很多扬州八怪的作品,而扬州博物馆也同样珍藏着很多,两家博物馆已经达成共识,将于明年共同拿出扬州八怪的精品力作举办专题展。
三帝御印《九秋图》值得一看
一幅幅精品中,有哪些值得市民重点关注的呢?工作人员介绍,一幅清代著名画家钱维城的手卷《九秋图》会让人眼前一亮。这幅作品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李晓松介绍整幅作品以淡彩水粉的格调,描绘出秋菊、幽兰等九种花卉,整幅作品于鲜丽的色泽中透着清逸的悠然。让人惊喜的是,该作品有乾隆、嘉庆、道光三帝的御览之印。
据李晓松介绍,钱维城擅长山水画,直到乾隆二十六年,钱维城随乾隆帝到承德避暑山庄狩猎。钱维城投乾隆帝所好,绘画了一幅《七秋图》进献给乾隆皇帝。皇帝对《七秋图》爱不释手,并且对其大加赏赐。自此以后,钱维城在清代画坛上名声大振。几年后,他又绘画了一幅《九秋图》,并且将此画呈献给了乾隆。
只见《九秋图》中花卉从右至左为:海棠、紫茉莉、百里香、长春花、菊花、紫雪花、桂花、蜀葵、龙胆。作品兼工带写,糅合了传统花卉勾勒和没骨两种技法,刻画精细工整。既重视写生,力求形似,又着力追求文人画的恬淡雅致。
华丽中洗去脂粉,更显高贵之态。花头与枝杆转折柔和,使花与花之间有着起承转合的呼应关系,自由的上仰
倒垂,临风轻拂,极尽自然生态之神韵。这幅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九秋图》深得乾隆的喜爱,“乾隆为每一处花卉都题了一首诗,一花一诗,还盖了很多章,乾隆之后很多皇帝也很喜欢这幅画。”
顺着李晓松的指点,确实看见画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乐寿堂鉴藏宝”、“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印。
一同展出的还有手卷的玉质“别子”,玉“别子”上刻有“乾隆御赏之宝”描金六字。当然,这幅画的价值也非同寻常,据透露:“这幅画是我们在上世纪50年代在成都花了四两黄金购买的。”
通讯员 杨双博 记者 陶敏 文/图
【部分作品名录一览】
明清:
明代著名画家陈淳《辛夷花图》图轴;
清四僧中朱耷的《芙蓉图》、《鹭鸶蓉华图》、《荷花鹭鸶图》;
石涛《松柏榴莲图》
“扬州八怪”:
罗聘《竹菊图》、《二色梅花图》、《兰竹图》;
金农《枇杷图》;
李鱓《秋葵鸡黍图》、《富贵宜男图》、《竹菊图》;
郑燮《七月新篁图》;
高凤翰《梅花图》;
李方膺《牡丹图》
近代:
任伯年《松鼠图》;
吴昌硕《秋艳图》、《神仙祝寿图》、《沉香图》;
徐悲鸿《蕉叶图》、《枇杷图》;
齐白石《枇杷图》;
黄宾虹《水仙图》;
张大千《荷花图》、《工笔描金牡丹图》、《秋景花卉图》、《工笔照殿红图》、《荷花图》等。
(来源:扬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