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书画市场风生水起 发布时间:2011-12-14 阅读次数:1512次
海门老街一画廊收藏的书法
2009年秋拍,中国的古代书画连续创下亿元高价,中国书画进入“亿元时代”。
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了年成交额约为586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600亿元人民币,秋拍大战正在持续上演……
闻名画家陈逸飞曾说过,视觉艺术是最大的产业,是一个不需要花多少本钱就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朝阳产业。
面对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与活跃,我市书画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又是怎样呢?记者对此作了相关调查。
台州书画市场从无到有
“从经济方面看,现在艺术市场的火爆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是一个趋势。”台州书画院副院长鲍海斌对于当下艺术品的投资这样表示。
临海旅疆老画家金城先生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20年前,一台日本电视机可换走一幅齐白石的画作。自从1992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启动,国画价格就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一路飙升。1996年,清代闻名画家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拍出了200多万元,时隔十年后,它以2860万元成交。
“这些书画作品,就是挂在墙上最保值的股票。”老画家金城先生感叹道。
2002年,由徐卫华、马雪、沈从斌、陈时风等人发起的台州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会员40多人,主要以书画收藏为主。“那个时候,通过收藏家协会举办了一些画展,对台州书画事业的发展是一种推动作用,也让一批本土的书画家走上了舞台。”台州市收藏家协会理事陈时风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初,台州书画收藏人士还没有对书画形成一个投资的概念,收藏书画作品仅仅是出于个人的喜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渐迫切。许多市民在经济相对充裕的情况下,有了收藏书画作品的渴望,一些书画爱好者更是以拥有一幅名人字画而自豪。
“正是市场上有了需求,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书画作品潜在的商品价值,进而不断有人进入书画经营的行业。”至今仍在椒江海门老街经营着一家画廊的陈时风告诉记者,他不是画家,也不会画画,但他喜欢藏画。20多年来,他烟酒不沾,甚至连喝茶的习惯都没有,节衣缩食,但为了藏画,他几乎倾尽自己所有的积蓄,从把藏画当做一个业余爱好,到现在开办画廊,经营书画作品,陈时风见证了台州书画市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书画市场需要突破多道关口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画廊及装裱商店30多家。
这一数据的背后,说明了台州书画市场的现状——初具文化产业的良好态势,但规模不大,市场吸引力尚有欠缺。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市许多画廊散布四方,缺少一个可供书画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流的大平台,这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开拓和消费群体的培育。
如何把艺术品更好地推向市场,如何把艺术品完美地展现在收藏者、爱好者面前,已经成为台州书画业界一个亟需破解的问题。
其实,目前台州书画市场,不仅遭遇市场平台的瓶颈,还有消费群众培育的关口需要突破。
“现在的画廊经营基本不是原创,大多是经营流程式批量生产的行画。书画贵在原创,我市还有很多人在书画鉴赏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陈时风语重心长地说,繁荣书画市场,需要一个崇尚艺术的消费群体,这样才能促进艺术品再生产,从而进入良性的循环阶段,才能促使书画家多了解人们的需求,多出精品。
此外,台州书画人才的现状也颇令人担忧。据了解,目前,我市活跃于书画界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而青年人较少,书画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已经出现。 |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