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最后的晚餐》将被微气候系统拯救
发布时间:2011-12-12 阅读次数:935次

  日前,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民用工程学专家组对外公布,由教授斯坦丁诺·西奥塔斯领导的技术团队经过两年的研究,设计完成了达芬奇闻名壁画作品《最后的晚餐》的“微气候系统”,这意味着,该壁画的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专家组将在下个月揭晓这一复杂系统的具体细节。

  这个消息令西方艺术界十分振奋,因为《最后的晚餐》一直是达芬奇现存画作中最脆弱的作品之一。高4.6米、宽8.8米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绘制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教堂的食堂墙上,自1498年完成后,就开始走上了“损毁”之路。这其中,既有壁画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造成的伤害。

  首先,当年制作壁画通常采用“湿壁”法,即制作者在灰浆未干前完成绘画,但达芬奇却采用了“干壁”法。这种画法导致色彩黏着不牢,令画面很快就开始龟裂。另外,食堂的潮气、煤烟等废气不断侵蚀此画,导致霉菌蔓生,画面变色脱落;而教堂供暖设备时开时停,温度的变化也对壁画造成损害。多年来,一代代修复专家为抢救壁画绞尽脑汁,采取了种种措施,却均收效甚微,甚至弄巧成拙。以熨烫法反抗脱落,曾造成画面局部下滑、变形;因不断修复,一个门徒的手变成了 “面包”,还有一个门徒的胡子越“长”越长;19世纪时,一位专家采用适用于“湿壁”法壁画的修补办法修复画作,被业界认为是对《最后的晚餐》最大的一次伤害。

  最近几年,城市污染和艺术爱好者的狂热也加剧了壁画的损毁。3年前,电影制作人皮特·格里纳韦为了影片的拍摄效果,要求在《最后的晚餐》上进行灯光投射表演,尽管此举遭到许多艺术家反对,但当地政府还是批准了拍摄请求。此外,美国小说家丹·布朗在自己的畅销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围绕壁画设置了一个要害情节,导致前来观赏的游客激增。专家警告说,游客皮肤上携带的油脂等酸性化学物质进入壁画四周的空气并与灰尘结合,会对壁画造成持续性伤害。尽管治理者严格控制游客人数并把每个人的参观时间限制在15分钟内,仍然收效甚微。

  两年前,意大利政府邀请南加里福尼亚大学专家参与研究建立一个包括加热、通风和调温等项目在内的保护系统,以减少这幅已遭严重腐蚀的壁画暴露在酸性污染空气中的时间。意大利艺术界希望,此次推出的微气候系统保护装置能够扭转《最后的晚餐》的保护困局。西奥塔斯教授表示,他们对系统的最终研制成功感到很激动,“在历经多次不成功的修复后,《最后的晚餐》终于要得救了。”(中国文化报)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96153974533081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