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的“永城现象” 全国第十届书展在数万名书家的翘首企盼中,于近日落下了帷幕。这次商丘以八人入选一人获奖的佳绩,名列河南榜首。令人高兴的是,这次商丘的入选者全是永城人,也算是书法界的“永城现象”了。局外人未必知道这次国展收稿五万多件,在这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筛选出八百件入选,竞争是多么的残酷啊!当然书法水平不能以入选落选论高下,但毕竟是一次社会性的检验与考核,一个地区入选件数上不去,很难让社会承认这个地区的书法实力强大。 这次“永城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永城书法队伍的强大有其自身的历程。上世纪90年代,商丘有中国书协会员十五六人,永城就占八人。应该说自上世纪80年代始,永城便是商丘的书法重镇。近二十年,随着经济的腾飞,各地的文化艺术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只是永城更为显著。永城现已有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二十多人,曾获书法兰亭奖者三人(加上杜起文在1998年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三家主办的金彩奖中获得的书法兰亭优秀奖为四人),全国展获奖一人,西泠印社社员一人,实力十分可观。永城书法军团实力是雄厚的,既有学者型的,也有书法双栖者;既有职业书法家,也有官商平民。 永城的书法传承有绪。据《永城县志》记载,明清两季永城均有书画名家。最近者是清末秀才刘子房,有字冠八署之誉。其子刘庆钊,字康侯。刘庆钊的长子名刘湘,字鹤泉;次子名刘沧,字濯吾,皆善书。祖孙三代以书名于豫东,传为佳话。惜天不怜才,湘与沧皆英年早逝。与刘湘和刘沧同时的善书者有酂阳人夏汝梅,长于隶楷,1952年曾写“永城人民法院”匾牌。建国初期,永城书法名人当首推刘岩峻先生,次为郑效治先生,茴村人,是刘康侯先生的高足。郑效治是解放后永城最受推崇的书家,他多才多艺,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通,可谓通才。他留下碑刻甚丰,以现存的“汉高祖斩蛇碑”和“彭雪枫将军纪念碑”为著名。应该说,茴村一带的书法爱好者多数受过郑效治的点拨,他撒下的书法种子现已开花结果。如果郑效治先生是永城当代书法的奠基者,他的得意门生杜起文先生则是永城书法的开拓者,是当前永城书法军团的领军人。 杜起文先生也是茴村人,敏而好学,豁达开朗,耿直乐观。2004年他以67岁高龄获北京“三农杯”特等奖,受到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及原文联副主席周峙的一致称赞,说他是真正的“人书俱老”。 我以为杜起文先生对永城书法的最大贡献是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新秀。可以这样说,当前永城书法界稍有成就者,多数受过他的点拨或为其弟子。这次永城入选国展的八人中,有六人直接受过他的培训。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杜起文不仅是名师,更是“明”师。他对所有的求教者,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从不虚意奉承作者,所以他赢得了书人的推崇与敬佩。 事物的发展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我与杜起文先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书法界的获奖专业户。杜起文1989年曾在山东获四体全能一等奖,1987年我为嵩高灵庙碑写的行书作品获河南省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二等奖。近十几年,王昱、杜强、张永乐、刘文超、王继涛、杨城、李炜、梁雷等人又成了获奖专业户。近两年刘文超、杨城先后在郑州、安阳举办的“建文杯”、“四堂杯”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为永城书家争了光。再过十年,可能又有一批新的获奖专业户出现。 首届兰亭奖,张永乐荣登领奖台,杜起文入展;第二届兰亭奖,王昱荣获二等奖,刘文超获优秀奖,同时成为兰亭星座。王昱以书法的整饬、魏碑的醇厚以及制作的精良为书法界所叹服。第七届国展时,王昱的巨幅千字文写在自制的碑界格纸上,让评委们咋舌,观者流连;刘文超则以他良好的笔性、优美的结字及跌宕的章法受到评委的青睐。杜思吾十五岁随中国少年书法代表团出访日本,受到日本书法泰斗村上三岛先生的称赏。这些书者中最具风骚者当为张永乐,他以诗书画印四绝跻入中国最高权威的“西泠印社”,为书坛瞩目,成为永城书法军团的最亮点。 永城的书法阵容十分强大,不光杨城、母传勇、梁雷、李洪峰这些小将战果累累,老将也不示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国富、孟宪增二位,他们都是退居二线后潜心攻书取得成功者,先后步入了书法殿堂,成为国家级会员,为老年习书的大器晚成作出了样板。永城书法队伍老中青少咸备,人才济济。杜立、程诺、桃子、鹿蔭、李兰若、赵永辉、王志远一大批书法幼苗,近年纷纷在全国少年书赛中折桂。不久的将来,这批新蕾必将绽放得十分艳丽,为永城的书法大军增添更大的荣耀。 书法是艺术的,更是文化的。永城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市和旅游名市,书法艺术也必须与其相匹配。希望永城书法界的有志之士,戒骄戒躁,更上层楼,让中国书法艺术这朵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灿烂,以展现永城独特的人文魅力,让世人心生感动。
来源:商丘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