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第六届北京文博会走笔 发布时间:2011-11-12 阅读次数:1814次
新华网北京11月11日专电: 以“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主题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科技将助推中国文化产业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未来应通过打造名牌文化企业推出名牌文化产品,提升国家软实力。
与科技融合: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互动体验式娱乐。通过数字技术,文化产业可以大大延长产业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陈少峰预计,在未来5至7年当中,中国的数字文化产业将占到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的50%至70%左右。
不可否认,从文化产业崭露头角到如今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始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透过近年来火爆的电影大片,我们看到的是科技和文化的完美融合。除了《阿凡达》外,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前15名影片,《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无一例外,都成功运用了大量数字科技。
其实,国内在电影放映设备上和国外几乎已经同步,但是中国电影在制作过程对高科技的运用还远远不够。
英国梅赛德斯大学表演艺术创意中心主任克里斯多夫?伯纳曼在本届北京文博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处于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期,很多创意在社会上诞生,政府也在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如何建设一个通道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业内专家认为,文化产业要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传播中国文化,应当研究从科技寻找突破口。
与文化融合:新兴业态朝气蓬勃
“我国数字化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说。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催生数字出版业、网络视频业等新业态,还可以延长产业链,盘活现有文化产业,以动漫为例,“植入数字广告,这部分收入可达到动漫投资的一半以上,极大地缓解文化产业一直以来资金短缺的局面。”陈少峰介绍。
假如说文化产业因为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飞得更远,那么传统科技产业也因加入了创意的元素而相得益彰。
以苹果手机为例,“其风靡全球的根本原因是融入了创意的元素,从硬件制造商升级为软件服务商,创意让技术可以发挥更大的魅力。”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卓越中心昆士兰州研究实验室主任西蒙?卡普兰表示。
即便是传统硬件生产商,也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焕发了新的生气。《阿凡达》热播后,国内各商家竞相将3D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推出3D液晶电视、3D裸眼手机等新产品,带动文化消费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注脚。
新业态的产生当然也伴随着传统产业的消亡。陈少峰提醒:“当下图书出版业就面临数字化冲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抓紧海外上市融资,在资金支持下实现转型升级。”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范卫平介绍,目前我国有120多家新闻出版集团成功组建,47家企业集团成功在境内外上市,一批出版、印刷、物流和数字出版基地纷纷建立,他认为,“文化产业主力军、国民经济新亮点的作用已经凸显。”
打造名牌产品:呼唤知名文化企业家
虽然中国文化产业在高科技的带动下,开始紧跟国际潮流,各院线上马IMAX屏幕、应用3D技术制作等,但华丽外衣背后难掩资本炒作的“短视”行为。
论坛上国内外专家“把脉”中国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面临一大困境:优秀的文化项目缺乏资金的支撑,无法负担高成本的制作是无法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上社会并不缺少资金,很多风险投资现在都看好文化产业,但资本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无法产生好作品。文化产业需要具有长远目光的文化企业经营。”陈少峰表示。他认为,“中国最缺少的是既懂文化产业,又懂文化项目的文化企业家,通过创办名牌企业来推出名牌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常”
(新华网) |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