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从卖粮到卖画-黑土地“种”文化助农民致富
发布时间:2011-10-27 阅读次数:1757次

  新华网长春10月26日电吉林省东丰县农民赵广贤刚帮家里收完玉米,便忙起了自己的副业----农民画。这种东北黑土地里“种”出来的乡村艺术,正帮助当地越来越多农民找到致富新路。

  赵广贤今年50岁,是东丰县南屯基镇红榔头村农民,家里种10多亩玉米。干起农活来,她一点不含糊,插秧、打药、收庄稼,样样都行,骨子里透着东北农村妇女“风风火火”的性格。然而,拿起画笔,她却像变了一个人,安静而细腻。

  赵广贤粗糙的手握着画笔,在纸上认真描绘,不一会儿,一幅农民画便展现雏形。“我画的是秋收的场景。”在赵广贤的画里,金灿灿的田地与五彩的丛山相映成趣,如同童话世界。

  东丰农民画是土生土长的乡村艺术,根植于东北古老的剪纸、彩棚画艺术。上世纪70年代,由于宣传画盛行一时,东丰县一些爱好绘画的农民便在闲暇时间进行创作,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这些农民画具有浓郁的关东风情,被誉为“关东艺术奇葩”,东丰也因此得到“中国农民画之乡”的美誉。

  随着农民画的声名远播,更多农民加入其中。如今,农忙时扛锄种地,农闲时提笔写意,已成为东丰县农民的生活写照。截至目前,当地农民绘画创作队伍累计达到5000余人,其中骨干画家近400人,知名画家40余人。

  赵广贤就是在同村农民画家李俊敏的带动下,加入农民画创作队伍的。“开始跟人家学画画是图个消遣,现在画画已成为生活不能少的一部分。”她说。

  赵广贤介绍,一幅16开纸大小的农民画,除去前期构思时间,四五天便能画完。这样一幅画,一般能卖几百元,好的作品甚至能卖上千元,收入十分可观。“农闲时动动笔头,就能赚上1万多元。”

  如今,在红榔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农闲时搞农民画创作。一些农民还通过画画发家致富,转行当起专业画家。

  刘振启就是其中一位。他曾是地道农民,如今已是当地知名画家。“画画让我进了城,买了楼,开上车,现在我还办了自己的农民画工作室。”他说。

  刘振启和家人现在都从事农民画创作,每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我们的画不愁卖,好多外地画商都来买。今年,我们还接到了新加坡画商的订单。”

  为何农民画如此受欢迎?刘振启认为,农民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源于农民真切的生活。“我们画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画里面有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赵广贤则认为,农民画这门农民原创艺术能得到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东丰县从2004年开始将农民画作为当地重点文化产业加以扶持,连续出台《农民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农民画人才奖励办法》等措施,并对投资农民画产业给予政策支持。

  为了让农民画“后继有人”,东丰县先后成立了东丰农民画院、东丰县农民画骨干作者创作培训基地,并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农民画课程。

  在农民画家“最薄弱”的销售环节,东丰县采劝画家抱团闯市潮的方式,创立农民画品牌,注册“鹿苑”农民画商标,实行政府治理、私营运行、市场整体运作的模式,帮助东丰农民画打开销路。

  此外,政府还为农民画家牵线搭桥,推荐他们参加展览,开办画展,增加名气。截至目前,东丰农民画已有27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20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450余件作品被世界多国知名美术馆收藏。

  不久前,东丰县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的东丰?中国农民画馆正式开馆,展出了1500多幅当地农民原创作品,赵广贤和刘振启的自得之作也在其中。指着墙上的作品,刘振启说:“黑土地不仅能种出大豆苞米,还能‘种’出文化,这文化的果实不仅惠及咱家,还将惠及万家。”

  

  

  

  (新华网)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1107001304626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