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艺术品鉴定乱象横生 “专家”的头应由谁来剃
发布时间:2011-10-22 阅读次数:1880次

  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许多问题、弊端也暴露出来,一些丑恶现象相继滋生。主要表现在:市场监管乏力,赝品充斥泛滥,专家道德缺失,投机之风盛行。近期因专家鉴定与家属鉴定引发的问题最显突出,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较大的伤害,给市场造成不小的混乱。

  赝品充斥市场专家难逃其责

  由于艺术品拍卖是个新兴的市场,在很多方面先天不足,专业鉴定人才极为匮乏,便是其中之一。于是许多公司纷纷请一些博物馆的专家为拍品掌眼把关,当前“专家下海”现象已十分普遍。专家下海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拍品征集越加困难,许多公司便开始灵活应对,降低门槛。从现实来看,许多专家是随波逐流,向市场低头了。最终导致大量伪作混迹于市场当中,登上大雅之堂。不少投资者因盲目相信专家的鉴定,上当受骗,叫苦不迭。市场之所以赝品率居高不下,可以说专家难逃其责。2011年国内书画拍卖成交额将超200亿元,以保守数字赝品占50%计,成交伪作近百亿元。那么谁应该为这些数目可观的赝品流向市场负责?个别专家在此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对沉淀在藏家手中的伪作应承担多少责任?

  专家忙于走穴违心鉴定增多

  伴随着市场的兴盛,含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有偿鉴定也应运而生,专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是各种形形色色的“有偿鉴定”的主角。不少专家忙于走穴,经常马不停蹄地参加社会上的有偿鉴定活动,俨然变为一名“社会活动家”。“有偿鉴定”使专家放宽标准、颠倒黑白,低档的赝品成为专家眼中的“宝贝”,伪作摇身一变成为“名品真迹”流入市常有些专家还亲自出面在媒体撰文为拍卖公司的重量级拍品宣传鼓吹,由于心存私念,指假为真、网开一面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市场上拍卖的某件古代书画作品明明克隆自海外某大博物院藏同名真迹,却被专家视为真迹以6000万元拍出,可谓荒唐之极!所以,专家忙于走穴、鉴定,过多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对当前市场的混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职业道德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任何行业都存在职业道德,艺术品鉴定也不例外。非凡是在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异常火爆的今天,一些利欲熏心之徒总想浑水摸鱼、牟取暴利。这就要求从事艺术品鉴定的专家,不为金钱利益所惑,严格恪守职业道德,不做市场投机者的帮凶。当前确有不少专家,为一己之利滥开证书,滥题跋语,利用自己的声望误导投资者。这种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后果十分严重,出现在知名专家身上就更加可怕。前一段时间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金缕玉衣”银行骗贷10亿元大案,据知情人透露,5位专家收取了几十万元的鉴定费,由此可见这件赝品被这些见利忘义的专家“估价24亿元”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前,强调职业道德对混乱纷杂的艺术品鉴定行业显得殊为重要,它不仅能有效地抑制投机,净化市场,对整个鉴定界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也大有帮助。

  呼吁法律建设加强约束监管

  在艺术品市朝的今天,专家在市场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否应该过多地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专家在从事鉴定时能否保持客观、公证、中立?是否能够不受团体与个人利益的影响而左右?当专家的行为出现明显偏差与错误时又由谁来约束专家?这些都是摆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有关治理人士深思。正如藏界俗话所说——专家的头谁来剃?以上所有问题现今都没有给出答案,因而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困惑。当前,专家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十分尴尬的,许多风波与错鉴他们都卷入其中,他们的表现业内人士有目共睹,不由得让人们对专家另眼相看。所以,呼吁相关的法律建设,加强对专家行为的监管与约束,当前显得至关重要。

  家属鉴定不可一概而信

  目前,国内书画鉴定主要有三种形式并存,即专家鉴定、家属鉴定、画家本人鉴定。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拍卖市场的火爆,买家投资人对书画鉴定的需求呈日益扩大之势,以前不受人重视的“家属鉴定”逐渐走到了前台,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较为流行的一大鉴定主体。

  由于古代书画大多保存在博物馆,所以有着丰富博物馆经验的专家受到藏家的青睐。当代书画由于画家大多健在,本人鉴定也就自然成为首眩而对已经逝去的近现代书画大师作品真伪而言,他们的家属后人被买家投资人格外看重,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市场是复杂的,面对有偿鉴定的诱惑,不少大师家属也开始“下海”迎合市场,违心鉴定日多,指鹿为马泛滥,给市场添乱,类似的例子近年屡见不鲜,近期发生的徐悲鸿大师之子徐伯阳为九歌拍卖公司2010年春拍油画徐悲鸿《人体蒋碧薇女士》乱做鉴定“乱认娘”就堪称一大有力佐证。所以,如何辩证地看待家属鉴定?其真实性、准确性究竟几何?怎样规范家属鉴定已成为市场中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

  在近现代书画鉴定方面家属鉴定之所以占有一定的市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在近现代书画鉴定领域国内多年来一直是弱项,缺少真正的权威,不少专家大都停留在“鉴赏”的层面,对真伪看不准。长期以来,国内各大博物馆的书画征集多以清以前为主,真正有系统地收藏近现代名家大师真迹的博物馆实属不多,许多博物馆基本是被动性地收藏一些大师过世的捐赠。正是由于中国书画鉴定多年来一直“重古轻今”,很多专家对近现代书画或不屑一顾,或知之甚少,缺少深入地系统研究,“专家不专”相当普遍。第二,近几年一些擅长古书画鉴定的知名专家为利益所惑,盲目“跨行鉴定”,导致多起错鉴风波,影响恶劣,口碑极差,藏家对他们都避而远之。第三,大师配偶与子女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大师家属在大师生前往往可近距离目睹其创作过程,对大师的绘画特点、技巧了熟于胸,并且藏有不少真迹佳作,他们对大师书画的了解与认知非外人可比。

  不可否认,在近几年的书画打假中,大师家属确实是有作为的。“石鲁风波”、“珠海风波”就是典型的例子。几年前,两个河南农民伙同造假者一手炮制了上千张“石鲁遗作”,并到北京大张旗鼓地开研讨会、办展览,一些鉴定界权威公然为伪作题跋“正名”。石鲁的夫人闵力生及子女认定这批所谓的“石鲁遗作”全系假冒,通过媒体发表《打假声明》,并呼吁司法介入这起大骗局。2005年3月,广东珠海博物馆举办“国之瑰宝——黎雄才、关山月作品展”,展出的38件作品被闻讯赶来的关山月之女关怡、黎雄才之子黎捷认定全系赝品,随后众多的岭南画派专家再到现场确认无误,公之于众后全国一片哗然。2005年7月,京城某拍卖公司推出“黄胄绘画专场”,黄胄的夫人郑闻慧女士却对这批作品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可见,一些大师家属对净化市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国内书画鉴定欲走向正轨,必须具备一支独立、专业、诚信的专家鉴定队伍,他们既要对近现代大师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有着精深的研究,还要熟知市场中流行的赝品特点;既要“鉴真”还要“识伪”。只有如此,才能早日摆脱家属鉴定的束缚,树立起专家鉴定的权威。总之,专业化、权威化、市朝,是今后国内书画鉴定体系构建的一个方向。(《美术报》)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033040046691895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