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百年明德学堂再现华兴会旧址
发布时间:2011-10-16 阅读次数:1255次

  新华网长沙10月14日专电站在明德中学华兴会成立会址纪念馆的展厅内,望着墙壁上再现华兴会成立时辛亥革命志士齐聚一堂的黑白水墨画,35岁的黄兴曾孙黄柏禹仿佛回到了百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他的曾祖父就是在这里开始了革命生涯。

  “黄柏禹是明德中学的校友,而他的曾祖父黄兴则是明德学堂的教员。”明德中学副校长陶旅枫介绍说,在龙璋、龙绂瑞等倾向于维新的开明官绅的支持下,留日归国的湖南湘潭人胡元?于1903年3月29日在长沙创办了明德学堂。

  昔日的明德学堂,今日的明德中学,坐落在穿城而过的湘江东岸。校园内仍在使用的民国时代的教学楼“乐诚堂”,古朴宏伟,散发着典雅而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校园的东北角,有一处别致的古朴小院,即是刚刚复原不久的华兴会成立会址----龙璋公馆。

  据明德中学校史记载,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姚宏业、……一系列熠熠生辉的湘籍仁人志士,都与这个小院紧密相连,与这个传承百年的学堂紧密相连。1903年明德学堂草创之初,胡元?即邀请身怀报国图强梦想的黄兴前来任教,随后明德学堂就成了革命志士的联络点和传播革命思想的策源地,并且一大批进步学生就是在这里加入革命队伍。

  “当时黄兴以教员身份作为掩护,广泛接触湖南湖北等地的仁人志士,一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二是为在中国内地成立革命组织做预备工作。”陶旅枫说。

  在明德学堂成立的第二年,黄兴联合宋教仁、陈天华、章士钊、周震鳞、刘揆一、秦毓鎏、柳聘农等后来赫赫有名的志士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璋公馆的公馆里创立华兴会。在最初的百余名会员中,有40多名明德师生,他们后来都成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在陶旅枫看来,除了华兴会“一会”之外,百年辛亥史上至少还有“两文”、“三烈士”与明德学堂直接相关。“两文”是指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这两篇鼓动性很强的革命檄文最初只是在留日学生中传播,陈天华回国在明德学堂任教之后,明德师生将它们秘密印制成小册子,然后发往全国各地的革命组织,直接启迪了很多进步青年。

  “三烈士”是指陈天华、姚宏业和杨毓麟,分别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在上海黄浦江投江、在英国利物浦投海,用壮烈惨痛的自绝方式写就了以身殉国、唤醒同胞的一曲悲歌。“陈天华和杨毓麟是明德学堂的教员,而姚宏业则是明德学堂的学生。”陶旅枫说。

  因为1938年毁掉大半个长沙城的“文夕大火”,百年明德学堂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只有砖石结构的“乐诚堂”还能让人一窥当年的文脉兴盛的胜景。不过,行走在校园之内,这所百年学堂的辛亥烙印却随处可见,比如黄兴图书馆,华兴会成立会址纪念馆等等。

  在学校食堂的画板上,记者看到了黄兴当年题给明德食堂的一副对联:“劝诸君努力加餐,每饭莫忘天下事;看先贤断齑划粥,立身端正秀才时。”陶旅枫介绍说,黄兴在明德教书时,一直都在学生中间鼓吹革命,所以才劝学生“努力加餐”“莫忘天下事”。

  在校长范秋明看来,明德中学与华兴会、辛亥革命的这一段渊源,现在挖掘得还不够深入。“借辛亥百年的契机,我们复原了华兴会成立会址,并建立了纪念馆,就是要通过这一载体点亮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知道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范秋明说。

  

  

  

  (新华网)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91856956481934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