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书画网 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搜狐微博:鲁中书画艺术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网站帮助 意见反馈 员工认证 加盟我们 广告投放  
 
公告

  名家题赠展示区


花鸟画:传统趣味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1-10-16 阅读次数:2379次

  人物、山水、花鸟三科鼎立,是传统中国画科的核心内容。在三科之中,人物、花鸟画成熟最早,在隋唐五代时期达到高峰。两宋以后,山水画法成熟,理论体系建立完备,山水画成为中国画的主体,下及元、明、清三代。这种情况及至清末民国时期才发生改变。人物、花鸟画依托于19世纪以来的社会需求,曾获得了一段短暂的发展机遇。海派鼎盛时期,“金脸银花卉,要讨饭画山水”成为引领传统绘画发展的自然法则。而影响传统中国画在今天状貌的最大因素,是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中期以来的政治需求和美术学院体系下的西方美术理论、技法的深入学习,人物画获得了自唐代以后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然名重20世纪画坛的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其主体创作的都是山水、花鸟画。但中国人物画参与艺术家之多,形式、面貌之多样化,都是画史上所不曾有过的。而在21世纪,中国传统绘画三科,山水画、人物画之外的花鸟画,有着形式拓展和理论构架发展的极大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转型,中国正进行着新一轮传统文化复兴热潮,保护和研究文化传统的工作正方兴未艾。花花草草、禽鸟鱼虫,在日渐庞大的城市体系中生活的人们,见到这些往往为之心动,缘由不外乎来自于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的向往与亲近。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花鸟画,在当下这样的社会情境中,便也具有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动力。这些变化已经吸引了当代花鸟画家的目光。在保护传统艺术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大背景下,传统花鸟画精神的研究与形式开拓,与当下社会心理需求紧密结合,为发挥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价值,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可以说,人类对自然热爱和向往的本质情感,为继续与发扬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传统提供了机遇。

  花鸟画的传统资源和审美趣味,是当代花鸟画发展的源头和赖以创新的基矗宋代《宣和画谱》中,首次将花鸟画赋予人类的道德情操,所谓“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博,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这种理念一直成为花鸟画家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原则。无论是隐逸的文人画家还是卖画为生的市井画家,都传承了这一思路。古代花鸟画形式与审美的传承,一直是传统中国画资源发掘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华[品][山]、任伯年,到吴昌硕,众多花鸟画家对传统花鸟画艺术全面继续;而齐白石和潘天寿,更是在传统花鸟画形式和审美基础上创新,开拓了花鸟画形式和美学的新领域。他们的许多作品,已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中国的文人画,自元代以后逐渐走上为表现心境而描绘的道路,花鸟的客观真实样貌和直观的视觉愉悦退居幕后。画面形式和表现对象的拓展,给当代花鸟画的发展,以众多有益的启示。以齐白石以“虾”入画为例,经年累月的观察体味,使他熟稔虾的神韵,炉火纯青的笔墨技巧,成为他表现“虾”神韵的条件,于是感情通过笔的描绘被带入画面,引起欣赏者的广泛共鸣。这是我所认为的当代花鸟画创作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也就是:作为一门艺术,花鸟画已经脱离了风格表现对自然特征真实性的依靠。

  一个成熟的花鸟画家,没有必要与自然花鸟一一对应,从“自然物”到“艺术物”的转换,早在花鸟画的成熟时期——隋唐时代就完成了。花鸟画大家的艺术,更多的是专注于创造“艺术物”向艺术联想的转换,目标是艺术想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审美趣味。虽然,大多数艺术的创造都是从模拟开始的,但花鸟画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可能绝对等同于现实物。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家所创造出的一套“模拟”现实花鸟的方法,就是花鸟画的“中国画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当代花鸟画家的创作图式,是需要被画家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这个新事物,又是由于无数的经验所积累而成的。聪明的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能够熟悉到人们希望理解和再现的并非“花鸟”本身。假如是这样,那就是看摄影作品了。艺术则是通过熟悉、理解花鸟对象,来熟悉画家,熟悉我们自己。

  数千年的绘画历史长河里,艺术家们从艺术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技艺和创作经验:一方面,依靠前人的口传心授,世代积累下来的一套“画诀”,这些创作技法上的画诀及经验,需要我们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复制。依据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结合画家特定的心理表现要求,对传统构图、造型、配色原则,又要提出新的熟悉与理解。传统花鸟画的畅情、表意性,决定了它更加强调个人艺术修养。当代花鸟画创作的难点,还是个人情感的投入,而非传统文化体验的重构。与山水、人物画科相比,花鸟画的题材可谓是广泛得多。凡是一切植物、动物甚至是想象世界里的“物”,都可以成为它的表现对象,但“与时俱进”是大势所趋。传统花鸟画艺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其中项极富民族特征的神韵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发扬,在传统笔墨技术的基础上,观照更真实的当代自然,表达具有人文关怀的审美意趣,进而有效地彰显中国文化艺术的软实力,并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产生直观的号召力,是当代花鸟画需要思考的问题。(《美术报》)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载入中…… 
主办单位:淄博市人民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  技术支持:淄博时空  淄博信息港 投稿邮箱:shuhuawang@wo.com.cn 
©luzhong.shuhua.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4036922号-1  
Apalong php-b2b 行业网站基础系统

页面执行时间:0.083075046539307秒

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将本站设置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