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画家钱穀《秦淮冶游图册》赏析 发布时间:2011-10-09 阅读次数:1548次
秦淮冶游图册-“出游”
秦淮冶游图册-“歌舞”
秦淮冶游图册-题首
华夏“四大文化古都”之一的南京,乃六朝京师和南唐旧都。明太祖朱元璋开都金陵以降,曾经采取不少积极的措施,大力建设新南京城。官贵商贾、百工艺匠各色人等咸集于此,古韵悠悠的秦淮河畔逐渐再现昔日繁盛景象。这里相继设有明代贡院和教坊司,商肆客栈栉比,酒寮青楼林立,市井百态缤纷多彩。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南北二京制度并存,留都南京的繁华景象一直延迄清代。不少风流倜傥的文人骚客,纷纷在金陵以冶游、雅集为乐,并与色艺双全的歌姬舞伎之间,演绎出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烟花风月与爱憎情缘。
秦淮灯火不绝,歌舞之声相闻。这一人们提及秦淮河就绕不开的世间话题,在昔日文人骚客的典籍著述中多有记载。明代钱穀《秦淮冶游图册》,就是一套描写当时才子佳人赴金陵南郊雨花台一带出游叙事的书画册页。这类题材在反映昔日南京文人生活的传世画作中极为少见。
《秦淮冶游图册》为十三开纸本设色册页,每开纵23厘米、横40.5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卷首“秦淮佳丽”行楷四字,为明代中叶曾任留都南京太仆寺主簿的书家许初题笔;第二至第七开由同时代的吴门名画家钱穀所绘,通过出游、闲谈、歌舞、来访、郊游和回城等画面,分别表现士女春日郊游的六个场景,由此构成一幅比较完整的纪游风情画卷;第八至第十三开为当时名流俊彦的酬唱题笔,依秩为伍承谦、赵廷悟、张献翼、陆安道、文元发、周天球和张凤翼7人。其中文元发在《雨花台行》中,由衷地道出了该图册所记众人煦游雅集的情形:金陵文士袁郎、文元发数人在农历“三月三”那天,携同董新英等秦淮青楼歌姬,赴南郊胜地雨花台一带踏青徜徉……
值得一提的是,农历“三月三”乃华夏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谚,相传当天乃黄帝生日,而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也在这天,神话中的传说王母娘娘还要在这天开蟠桃会。古时亦称当日为“上巳节”(原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大约出现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如《周礼》第三《春官宗伯》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称,这天官民要在水边祓褉,洗濯身上污垢,祛除体内病根,藉以去灾祈福,“絜(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絜之矣”。晋代以后,上巳节逐渐固定于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并增添有临水宴饮(旧称“曲水宴”)、踏青郊游等习俗风尚。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大地复苏,万象更新。旧时每逢此日,普通百姓都会结伴外出,嬉水沐浴,游春宴饮,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旖旎春光。金陵南郊雨花台至牛首上一带,就是当地民众钟情向往的踏青胜地。据《晋书》卷六十五《王道传》等载:晋室“永嘉南渡”以后,晋琅琊王司马睿(后来登基成为晋元帝)有年“上巳节”来到秦淮河畔,与建康(今南京)百姓沐浴同乐。宋代以后,古老的祓褉之仪渐消,而其它有些风俗则延迄近世。相传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也曾于农历“三月三”这天出宫,率领大臣浩浩荡荡地踏游金陵南郊牛首山,堪称昔日郊游盛景。此后的踏青游赏之风,历久不衰,绵延迄今。
《秦淮冶游图册》第二开“出游”,画面表现的是袁郎、董新英等人出城踏青登高况味。两位风度不凡的骚人,正与一位丰韵娉婷的红衣女子伫立雨花台岗,欣然指点江山,尽情眺览金陵秀色:“石头城畔东风薄,烟锁垂柳春漠漠。云光说法有遗踪,眼中殊见天花落……”钱穀在画面的右下角,分别钤有一枚“钱氏叔宝”白文方印、一枚“悬罄室”朱文方印。
第三开“闲谈”,画中描绘数位仕女铺上花毯席地而坐,悠闲安闲,谈笑风生。画中人物形象富有神采意蕴,穿戴服饰描绘真实细腻。四周的松柏苍翠,劲竹挺拔,树丛青郁,并且垒有嶙峋假石。暖和的春风习习拂面,环境幽雅至极。
第四开“歌舞”,图绘两位纤柔长袖歌姬翩翩而起,婀娜曼妙的乐舞深深地吸引着桌前的四位文士凝神观赏,沉醉不已。精致典雅的方亭内放置一张围棋桌,松竹、假山、花池、围栏等景物,均表现得错落有致。旁侧还有两位仆童托盘端茶,另一仆人摇扇烧水,伺候主人。这从另一侧面揭示了当时文人、歌姬娱乐雅集的生活趣尚。
第五开“来访”,情景反映的是一位仆童正呼主妇、相告有客到访的瞬间。画家笔下的主仆二人神采奕奕,意象十分鲜活。清幽雅静的郊野居家状况,从该画面中亦可窥见一斑:粉墙黛瓦、门窗竹帘、参树假山以及淡远飘逝的山峦轻霭……
第六开“郊游”,图画阳光明媚的南郊大地,绵延起伏的群山下清溪淙淙流淌,虬松扎根于峭壁上,三五士女或席地对坐,或纵情畅饮说文聊天,或采撷花草争奇斗艳,尽情地沐浴于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乐,别开生面。
第七开“回城”,画中展示的是城南长干里一带的旖旎风光。左侧的雨花高台巍峨挺立,明代“金陵三大刹”之一的大报恩寺,伫立于秦淮河南岸。聚宝门(今中华门)外长干桥上,驴马行人往来匆匆。淮水逶迤西流,直奔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远处群山起伏,绵延不绝……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清代文学大家吴敬梓笔下的雨花台畔,安徽才子杜慎卿那番“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衷情喟叹。而图中所绘红衣靓女,大概就是文元发在该册页后面的书法《雨花台行》中提及的金陵歌姬董新英,享有“乐部初傅第一人”赞誉,色貌才气名冠一时。文徵明弟子周天球在该图册后面的的题词中,还衷情诗赞董新英:“国香摽独秀,仙种自梦成……”
出行纪游、隐逸卜居、交友雅集、清谈茶事和饯行送别等,乃昔日文人画的重要表现题材。相对于前人来说,世俗化享受开始成为明代文人的生活旨趣之一。而绘画作为社会现实的某种反映,对这些状况必然也会有所表现。钱穀曾经客居留都南京,《秦淮冶游图册》册页中的六幅国画,就是他游历金陵之后的笔墨佳作。钱穀在创作中注重以情写形,以形写神,表情达意,于水墨中施以绛赭、青绿、朱砂等色彩。山石略作披麻、斧劈等皴法表现,用墨色染出凹凸感,松柏、柳竹等杂草树木画法各异,人物举止描绘得体,神态自然,雅而不俗,尤其对女性婉约柔情与神态艳姿的细腻描绘,汲取了宋代以降前贤的笔趣墨韵,妩媚传神动人。画中笔墨散淡简率,疏爽秀逸,虚实相生,线条流畅潇洒,技法娴熟酣畅,清流雅韵溢然纸上,颇得传统文人画怡情闲逸之精髓影响。钱穀不仅生动地描绘出金陵郊野的旖旎风光,对春情无限的冶游意趣也十分眷念。因此可见,该图册既是画家对明代金陵山川与社会风情的笔墨写照,更是昔时士女冶游生活的形象缩影。人们尽情地欣赏品味该图册,伴随着步移景换而思绪起伏,宛若卧于画中,“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随后便是伍承谦、赵廷悟、张献翼、陆安道、文元发、周天球和张凤翼等7位文人的览游题咏,乃楷、行、草体书法。这些骚客所作书法或遒劲工整,或潇洒有力,或性情率真,笔墨风格各异,变化多端,秀雅怡人,由衷地表达了他们游山玩水的心境与文思。这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在《秦淮冶游图册》里面能够有机地融为一体,表现形式和内涵意义显得更为丰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明季以后南京“十里秦淮”河畔文人荟萃、佳丽云集,其中不乏受过良好文艺熏陶的青楼女子。她们大多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也曾出现过像马湘兰、顾横波、李香君、卞玉京、寇白门、董小宛等富有风华节操的绝世名伎。一些名士才子与靓女佳人经常在浪漫的追求、取悦中相互吸引,彼此之间更多地增添了一份心灵相通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愉悦交融,蕴涵着不少风流韵致和风雅气质,而并非某些人想象当中的仅仅是那种赤裸裸的庸俗关系。尽管她们遭遇的处境和命运大都无法抗拒,并带有某种悲剧性色彩,在以男权主宰的封建社会中既很不公、也颇为不幸的。这也正是后来的人们在鉴赏类似题材的作品中,应当值得关注的一个审美现象或熟悉问题。 |
相关书画新闻:
书画新闻 书画资讯 |
鲁中书画网推荐内容载入中…… |
|
|
载入中…… |
|